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1-13 03:44童柏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急性期西医针灸

童柏杨

脑梗死急性期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很容易致残或死亡。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从多方面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促进患者脑梗死相关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了解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4例,女性21例,男性23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1.4±2.8)岁;对照组患者44例,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62.7±2.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为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通过血管扩充、降压、调脂、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对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情况进行调节,并给予患者吸氧等辅助治疗方式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2]。

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方式与常规治疗相同,中医治疗选用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1)根据患者病情分型对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气虚血瘀型患者选择复方丹参注射液及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气阴两虚型患者选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阴虚有热型患者选用脉络宁注射液进行治疗[4]。(2)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患者有吞咽困难症状可针灸凤池、哑门等穴位,患者身体麻木可针灸足三里、手三里、曲池等穴位[5]。(3)根据患者病情差异,给予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行气活血、活血化瘀等治疗[6]。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2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的疾病,脑梗死患者大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等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脑梗死急性期作为脑梗死急性发作时期更容易出现危险情况[7-8]。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式以西医治疗为主,通过西医进行抗血栓、调脂以及降压等处理有效的控制患者脑部血液动力状况,但西医治疗脑梗死具有一定局限性,患者救治不及时或病情恶化很容易导致死亡[9]。随着中医临床应用面逐渐扩大,使用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脑梗死成为当前治疗中的重点讨论内容。

从中医角度来讲,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患者多由于气虚血瘀导致中风,特别是老年人患者体弱多病,元气损耗过多,更容易出现中风情况[10]。中医治疗脑梗死多从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方面着手[11]。通过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以及脉络宁注射液等中医药物注射液的摄入,为患者补益气血,活血散瘀。借助中医针灸治疗方式,对患者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能疏通淤血,促进患者脑梗死病情的改善[1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疾病,从患者的病情出发,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活气化瘀,纠正患者不良血流动变化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指标的改善,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猜你喜欢
急性期西医针灸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