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腹横肌对偏瘫患者骨盆平衡训练的研究

2018-11-13 03:44李梦堂薛桂红徐桂华周新闻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骨盆躯体偏瘫

李梦堂 薛桂红 徐桂华 周新闻

偏瘫患者步行质量与独立生活能力主要依赖肢体随意运动,而肢体运动是以近侧躯体稳定性为基础,加强骨盆稳定性以及运动控制能力是偏瘫患者提高下肢坐立行走能力的主要手段[1-2]。

核心肌群位于腹背部环绕躯体,负责保护脊椎稳定性,以及躯干运动的协调性,尤其腹横肌对于骨盆的平衡性起到重要作用[3-4]。如何针对腹横肌进行有效康复治疗,是提高偏瘫患者骨盆平衡能力的首要问题[5-6]。由于腹横肌特殊解剖位置,一般运动疗法以及康复理疗很难刺激到该组织,而单纯的康复运动疗法针对偏瘫患者的运动肌肉群来治疗骨盆平衡性问题效果不甚显著,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姿势形成。

中医传统针刺具有舒经通络,激活神经,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7-8]。结合疏密波电治疗,能够刺激到全身各个肌肉神经,达到显著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价格经济,不需要特殊场地,仅仅需要针灸医师的临床操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9月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恢复期存在偏瘫障碍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三组:新针刺组21例,传统针刺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试验前无外伤病史。资料见表1。

表1 62例受试者分组一般资料(±s)

表1 62例受试者分组一般资料(±s)

新针刺组 21 58.44±2.38 16 5传统刺组 21 59.32±2.47 15 6对照组 20 57.64±2.44 13 7

1.2 方法

准备设施材料: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0.35×40 mm,长城牌KWD-808系列脉冲电疗仪。康复医师1名,中医针灸医师1名,康复评定医师1名,护士2名。

新针刺组采用腹横肌针刺治疗方法,选穴:梁门、太乙、天枢、大巨;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给予疏密波电流刺激,电极选择躯体前后对称穴位。梁门配胃俞、太乙配肾俞、天枢配大肠俞、大巨配小肠俞。传统针组采用中医传统针法,选穴: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悬钟。给予疏密波电流刺激。电极选择髀关配伏兔,阳陵泉配悬钟。对照组不采用针刺方法,三组受试者统一进行康复训练2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Berg平衡量表计分,该量表有14个项目,需20分钟完成,满分56分,评测结果介于两项评分标准之间时,取低分。总分低于40分表明有摔倒的危险。测评方法:上肢向前伸展达水平位,检查者将一把尺子放在指尖末端,手指不要触及尺子。测量的距离是被检查者身体从垂直位到最大前倾位时手指向前移动的距离。如可能,要求被检查者伸出双臂以避免躯干的旋转。评定工具包括秒表、尺子、椅子、小板凳和台阶。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对比,Berg平衡量表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偏瘫患者治疗后Berg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偏瘫患者治疗后Berg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三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传统刺组比较,*P<0.05

新针刺组 0 49.46±1.78△*传统刺组 0 45.71±2.24△对照组 0 38.76±1.04

3 结论

针刺方法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骨盆平衡能力[9-10]。针刺腹横肌较针刺下肢伸肌肉群能提高偏瘫患者的骨盆平衡能力。

脑功能受损造成的偏瘫症状不单是偏侧肢体功能障碍而是偏侧躯体功能障碍。一般康复治疗中往往重视偏侧肢体康复,认为患侧肌力的增长是评价康复效果的标准,但是维持躯体平衡性不光是肢体肌肉力量,偏瘫患者经常出现颈项疲软,骨盆偏斜,如果不加以重视给予纠正,就会出现各种异常姿势,并且容易连累导致健侧肢体肌肉骨骼损伤。

人体存在的生活空间由地心引力主导,人体力量来源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日常活动的行、立、坐、卧等动作的完成离不躯体感应重力后,由人脑发出指令来传导四肢躯体神经肌肉细胞来完成平衡调整。核心肌群是控制躯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腹横肌作为稳定人体骨盆运动的主要肌肉群,对于下肢的行走以及坐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能够达到锻炼腹横肌的主要治疗方案有悬吊运动疗法技术,悬吊技术开发应用对于核心肌群的增强效果不言而喻,悬吊技术拥有优秀的减重环境,能提高偏瘫患者大部分核心肌肉的关节运动,是首选的康复手段,但悬吊床单价也在60 000元左右,除了大型康复医院,基本社区康复人群基本满足不了,而且悬吊床占地面积较大,需要专业康复治疗医师全程高度注意力与患者密切配合,仅靠悬吊技术无法满足庞大的患者需求。

针刺治疗目前研究已经趋近成熟,拥有极大的安全性,操作简单,不受环境限制,只需要针灸医师的专业技术,患者配合度较高,可能出现的晕针,针刺淤血,疼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后大多自行缓解,安全系数较高[11-12]。针刺可以达到深层肌肉,增加核心肌群的感觉输入,从而提高运动功能,现代研究已经证明,针刺能保护肌肉中线粒体,促进骨骼肌细胞ATP酶活性升高。改善躯体本体感觉,减缓肌肉疲劳,从而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增强平衡能力。

对于新问题的展望:使用表面肌电信号结合Berg量表评分将更有科学说服力。卒中单元概念:是卒中住院患者的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是其重要内容。增强偏瘫患者的整体协调能力应该是未来脑卒中恢复期康复的新理念,应发展失重环境下(比如水疗)对于康复患者躯体四肢的再支配。

猜你喜欢
骨盆躯体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现在干什么?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