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18-11-13 03:44杨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肝癌个性化心理

杨静

肝癌属于临床肿瘤科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具有起病隐匿,进展速度快,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发病初期缺乏典型症状,就医时往往已发展至晚期阶段,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消瘦乏力、肝区痛、顽固性腹水等,其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依从性,需要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个性化护理干预,以防病情持续加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现对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单双号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58.3±8.1)岁;病程5~12个月,平均(8.5±1.7)个月;试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41~76岁,平均(59.2±8.0)岁;病程5~14个月,平均(8.7±1.6)个月。两组基线资料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药物对症基础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意识和精神状态变化,严格执行和落实日常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试验组运用个性化护理:(1)转变优质护理服务思想,成立专业护理组织:相关科室需要选取医护人员成立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组织,组员接受培训指导,待考核合格后允许其成为组员。对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落实时,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了解,并提高对晚期肝癌症状表现、诊治方法、护理指导等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以便对疾病发展过程予以明确,做好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2)心理干预:晚期肝癌患者会因为自身患有不治之症而出现严重的悲观失望、消极懈怠的心理,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不良情绪较严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安抚和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监测,对患者主诉要耐心倾听,对其心理状态予以了解,明确其负面心理出现的原因。对治疗目的、作用等进行介绍,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教,使患者增强对抗病魔的信心,提高其配合意识与能力;(3)疼痛护理:疼痛是晚期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常规镇痛药效果一般,对于剧烈疼痛无法忍受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仰躺方式、胸式呼吸等方法帮助其降低腹张力,缓解疼痛;(4)饮食干预:叮嘱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对日常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对于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对糖类食物摄取量进行控制,保障营养充足;(5)家庭与社会支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将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介绍给家属,嘱其给予患者理解、关怀和支持,帮助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减轻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与护理工作,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1.2.2 观察指标 采用QOL评分量表评定患者行动能力、精神状态、饮食能力等生活质量情况,得分与生活质量呈现正比关系[2]。通过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3]。

1.2.3 统计学分析 得到的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描述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行t检验,如P<0.05,则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SAS、SDS评分变化

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组间予以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SAS、SDS评分变化(±s,分)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SAS、SDS评分变化(±s,分)

对照组(n=40) 50.9±3.3 44.7±3.7 51.9±3.6 45.4±3.4试验组(n=40) 51.9±3.6 34.7±3.4 51.2±3.1 32.3±2.3 t值 1.295 0 12.586 3 0.931 8 20.183 7 P值 0.199 1 0.000 0 0.354 3 0.000 0

2.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的行动能力、饮食能力及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情况(±s,分)

表2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情况(±s,分)

对照组(n=40) 61.4±5.6 60.9±5.0 62.9±5.8试验组(n=40) 85.7±5.5 86.5±5.2 84.7±5.7 t值 19.579 9 22.444 0 16.954 5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3 讨论

肝癌主要是在乙肝及丙肝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主要以全身系统和消化系统变化为临床表现。由于晚期肝癌患者体质较差,再加上放、化疗等治疗存在较大的毒副反应,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所以治疗后的护理指导非常重要[4]。

优质护理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通过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式,以患者的具体生理、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护理活动,属于现代重要护理理念和模式。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尽可能满足其生理需求,还要关注其心理方面的需要,以达到缓解其心理负担,减少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5-8]。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成立专业护理服务小组,营造温馨适宜的休养环境;加强癌痛护理指导和饮食干预、营养支持,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以更好的缓解和改善患者不良心理,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9-11]。

本组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行动能力、饮食能力及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足以表明,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肝癌个性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心理感受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同桌宝贝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