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8-11-13 03:44孙成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心内科对象住院

孙成慧

心内科住院患者主要为血压、心率不稳的对象,睡眠质量不佳直接影响内分泌、循环等系统功能,增加心率等指标变异性,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有重要意义[1]。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心内科患者因胸闷等症状频繁发作、静脉置管等原因,睡眠质量较差[2]。本文以2018年1—4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心内科收治患者110例入组,评价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4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心内科收治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非危重症,中转其他科室的风险较低;认知精神正常,可进行评估;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认知精神障碍,无法进行睡眠质量自我评价;长期使用抗精神、催眠药物。入选对象110例,其中男57例、53例,年龄(67.2±8.5)岁。入院时评价过去1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PSQI)(8.4±5.6)分。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组,抽到1号签对象55例纳入对照组,2号签的对象55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对象年龄、性别、入院时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睡眠管理,若患者主诉严重的睡眠障碍,使用药物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从实践、文献分析来看,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包括住院环境的不适应、心理问题、疼痛等不适、夜尿频繁、白日睡眠较多、习惯晚睡等,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1)健康教育:强调睡眠与疾病控制后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年轻患者,往往有晚睡的习惯,需要进行科普,强调睡眠质量、内分泌、心率与血压、疾病发作存在密切的关系,使患者认识到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遵医嘱配合做好生活管理[3]。

(2)创造温馨、家庭化的住院环境;允许患者携带更多的家庭用品,如台灯、乳胶枕头等,尽量减轻患者的陌生感。

(3)心理支持:患者心理问题较复杂,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对疾病担忧、认为家属照料不够、担心支出过大、孤独感等。①需要发挥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纠正患者错误的认识,减轻患者对疾病、康复的担忧,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对象,强调疾病管理的意义,慢性心力衰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良好的管理是可以达到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的[4];②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要求家属多陪伴,对患者关心的问题,如医疗花费,需要耐心解答,表达对患者的关心爱护,尽量不要谈及负面信息;③丰富护理方法包括自我调节训练、阅读相关积极心理学的书籍、主题式讨论、正念治疗、心理行为疗法、情景训练等,可尝试按揉内关等穴位,抑制神经兴奋[5-8]。

(4)生活管理:①减少起夜需求,睡前不要饮太多的水,可以润喉,预防夜间口干;②夜间调低报警音;③白天需要加强指导监督指导,进行时间、地点定位,白天尽量不要拉起窗帘,安排更多的康复活动,减少白天的睡眠;④进行长期的睡眠调节,即使没有睡意,到时间点后也需要上床[9]。

(5)多元化的睡眠干预:除佩戴眼罩、耳塞外,还可尝试入睡前穴位按摩、听音乐等方法帮助睡眠。若患者及其家属有更好、更熟悉的帮助睡眠方式,也可以自行开展,如阅读、写字甚至是做题[10]。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对象住院期间Richards-Campbell睡眠质量量表(RCSQ)评分,助眠药物使用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睡眠质量量表评分计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助眠药物使用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睡眠深度、入睡情况、夜间觉醒次数、觉醒后再入睡、夜间环境噪音、总体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助眠药物使用率0.0%(0/55),低于对照组12.7%(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观察组(n=55) 1.83±1.41 2.58±1.54 2.24±1.15 2.05±1.08 2.86±0.86 2.36±0.74对照组(n=55) 3.42±1.75* 3.11±1.22* 3.64±1.53* 3.45±1.10* 3.74±0.99* 3.18±0.85*

3 讨论

心内科的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可能原因为:老年人比重高,即使是普通的老年人原发睡眠障碍发生率也可以达到7%~10%[11-12];住院患者特殊性,广泛的应用心电图等监护设备;心理负担较大,特别是心脏病对象;疼痛等不适较明显[13]。对于睡眠障碍的干预,主要护理方法为针对严重失眠对象进行用药治疗,寻找失眠的病因,控制病因,如疼痛失眠的对象,积极镇痛,从而减轻睡眠障碍。

为此医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医院认为当前常规护理无法满足心内科的患者的需求,相较于常规护理,医院客观上对睡眠质量管理更为重视,同时重视发挥能动性,给予更多的护理干预。具有以下优势:针对睡眠的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温馨、家庭化的住院环境,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克服“恋床”“陌生感”,陌生感是重要的心理应激,减轻陌生感非常重要;更丰富的心理支持,通过重视解决患者焦点心理问题,更丰富的心理干预方法,减轻负面情绪,减轻警觉性、躯体症状,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生活管理,重视细节的改进,如减少白天的睡眠,构建相对规律的睡眠周期;多元化的睡眠干预,符合循证思想,许多患者都有自身习惯入睡的方法,可尝试开展,有助于快速睡眠。

结果显示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不仅入睡的难度下降,同时觉醒次数明显减少,睡眠深度更深。严重睡眠障碍明显减少,患者的助眠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不仅减轻了用药经济负担,还可降低用药的风险。

小结:睡眠护理干预明显提升了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心内科对象住院
妈妈住院了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