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龄草鱼越冬掉膘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8-11-14 06:38任秀芳高启平李云兰邓玉平
水产养殖 2018年11期
关键词:拉网网箱草鱼

任秀芳,高启平,李云兰,邓玉平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3)

水产养殖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每年进入11月时,各地气温水温快速下降,当水温低于10℃时,大多数鱼类停止摄食。由于我国经纬跨度较大,不同区域气候不同,停食时间也存在差异。华北地区最先进入越冬停食期,一般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期间,停食时间长达4~5个月;长江流域第1、第2阶梯区域一般从当年11月开始,到次年3月期间停食,停食时间60 d以上;华南地区冬季水温相对较高,一般在当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中旬,会有一段时间停料,停食时间一般20 d以上。越冬期间,养殖户停止投喂,没有外界营养来源,鱼儿在此期间维持基本生理代谢就需要消耗自身储存的能量,因此导致体质量、肥满度的下降,产生所谓的掉膘现象,给养殖造成一定的损失。基于此,该试验就珠三角地区2龄草鱼越冬掉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观察不同因素对2龄草鱼掉膘的影响情况,以期为草鱼养殖生产提供基础参考与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

试验鱼为越冬前期在网箱中进行养殖的2龄草鱼,越冬开始时,平均规格为955 g/尾,将试验鱼按照体质量平均分为12口网箱,网箱规格2 m×2 m×1.5 m,编号1—12号,每口网箱平均放鱼重量为33.0 kg。

1.2 养殖管理

越冬前7周将试验分为2组,分别投喂膨化料和颗粒料,颗粒料组网箱编号为 1、3、5、7、9、11,膨化料组网箱编号为 2、4、6、8、10、12。

停料越冬期将12口网箱分为3个试验大组,编号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其中试验1组网箱编号为 1、2、3、4,试验 2 组网箱编号为 5、6、7、8,试验 3 组网箱编号为 9、10、11、12。试验 1 组保持不动,即不投喂不拉网;试验2组每月进行拉网称量;试验3组在越冬首月结束称量后,分为2个小组,编号 1#、2#,1#组网箱编号为 9、11,2#组网箱编号为10、12,越冬第2月、第3月当水温高于15℃时,分别用颗粒料、膨化料投喂1#组和2#组。越冬第3个月结束后对所有网箱进行拉网称重。越冬期间,每天测量水温、观察鱼体情况,死鱼及时捞出并称量记录。

1.3 数据计算与处理

掉膘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掉膘率(%)=(-1)×(终末总重+死亡重量-初始总重)/初始总重×100

采用SPSS软件(23.0)对数据进行ANOVA方差分析,并结合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数±SD表示。

2 结果

2.1 越冬时间对草鱼掉膘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2龄草鱼越冬期间掉膘率随着越冬时间的延续呈现先快后慢又缓慢上升的的趋势,越冬首月2龄草鱼掉膘率为5.61%,越冬第2月2龄草鱼掉膘率为2.35%,越冬第3月掉膘率为2.86%。

2.2 越冬前投喂不同料型饲料对草鱼掉膘率的影响

图1 越冬期间不投喂的掉膘率变化规律

由图2可知,越冬前投喂颗粒料组,2龄草鱼掉膘率先降低后升高,颗粒料组在越冬首月为5.86%,越冬第2月为1.66%,越冬第3月为3.31%;越冬前投喂膨化料组,2龄草鱼掉膘率逐渐降低,越冬首月时为5.35%,越冬第2月为3.03%,越冬第3月为1.95%。越冬首月,膨化料组掉膘率略低于颗粒料组,差异不大;越冬第2月,膨化料组掉膘率高于颗粒料组;越冬第3月膨化料组掉膘率低于颗粒料组。

图2 越冬前投喂颗粒料和膨化料对掉膘的影响

2.3 越冬期间投喂不同料型饲料对草鱼掉膘率的影响

越冬第2月开始,当水温高于15℃时分别用膨化浮水料和颗粒沉水料对试验3组的2龄草鱼进行投喂,结果由图3可知,越冬第2月投喂膨化料组的掉膘率为1.06%,投喂颗粒料组的掉膘率为0.45%,越冬第2月投喂膨化料组掉膘率较投喂颗粒料组高0.61%;越冬第3月膨化料和颗粒料投喂组掉膘率差异不大,分别为0.88%和0.85%。

2.4 不同操作方式对草鱼掉膘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操作方式对2龄草鱼越冬掉膘存在影响;越冬周期内试验3组2龄草鱼越冬掉膘率为5.2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次为试验1组,越冬掉膘率为8.30%;试验2组掉膘率最高,为 11.0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

图3 投喂不同料型饲料对2龄草鱼越冬掉膘的影响

表1 不同操作方式对2龄草鱼越冬掉膘的影响

3 结论与分析

3.1 越冬时间对草鱼掉膘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停料后2龄草鱼在越冬首月的掉膘率最高,为5.61%,随着越冬周期的持续,越冬第2月的掉膘率明显低于越冬首月掉膘率,越冬第3月掉膘率与越冬第2月差异不大,从图2可以看出,2龄草鱼越冬掉膘率整体呈现出先快后慢后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掉膘率在越冬前期明显高于越冬后期,其可能与水温的变化有关。根据水温记录,由图4可知,越冬首月平均水温为15.5℃,越冬第2月平均水温为16.8℃,越冬第3月平均水温为14.5℃。前期水温较高,因此掉膘率高;越冬后期水温较低,掉膘率减小并相对平稳。越冬掉膘出现先快后慢并缓慢上升的现象,推断其可能也与停料后草鱼的机体调节适应机制有关。有研究发现,当水温低于23°C或者高于30°C时,草鱼的代谢活性受到抑制,同时,在温度较低时观察到草鱼的糖代谢能力较高,当鱼体饥饿时,首先分解体内存储的脂肪,而后分解体蛋白;由于其低温时糖代谢能力较高,推断这可能与越冬前期脂肪加速分解并导致掉膘率较高的原因;越冬后期草鱼仍然处于低温环境,脂肪分解后,开始分解体蛋白,由于低温环境蛋白酶活性低,故而产生掉膘率降低;当温度缓慢回升时,蛋白酶活性升高,体蛋白消耗逐渐增大从而出现掉膘率缓慢上升的现象。

图4 越冬期间平均水温变化情况

3.2 不同料型饲料对草鱼掉膘率的影响

越冬前,分别用膨化料和颗粒料投喂草鱼,停料后开始越冬,由结果可知不同料型组2龄草鱼均遵循越冬掉膘先快后慢的规律。越冬首月,膨化料组掉膘率略低于颗粒料组,差异不大;但越冬第2月,膨化料组掉膘率为3.03%,明显高于颗粒料组的1.66%;到越冬第3月,膨化料组掉膘率为1.95%,明显低于颗粒料组的3.31%。从以往的养殖经验来看,用膨化料养殖的草鱼脂肪沉积较用颗粒料养殖的草鱼明显,因此越冬第2月出现的结果原因可能是在停料后投喂膨化料组草鱼的脂肪完全被消耗利用的时间较投喂颗粒料组长,又温度较低时观察到草鱼的糖代谢能力较高,故在越冬第2月膨化料组的掉膘率高于颗粒料,详细分析见3.1。越冬第3月草鱼掉膘率膨化料组低于颗粒料组,推断其可能原因是此期间膨化料和颗粒料组的草鱼均开始消耗体蛋白维持基本生长代谢,由于前期投喂不同料型饲料对脂肪沉积造成的差异,导致此期膨化料组草鱼代谢由消耗脂肪转向消耗蛋白,蛋白酶逐渐被激活但活性较低,蛋白消耗较少产生的;而颗粒料组在越冬第2月出现掉膘率低点,可能原因是第2月时蛋白酶逐渐被激活,到越冬第3月,蛋白酶已具备充分的活性,故而导致草鱼体蛋白消耗较多,掉膘率较高的现象。

自2017年12月27日拉网后,在水温高于15℃时分别用膨化料和颗粒料对2龄草鱼进行适当投喂,结果显示,越冬第2月,投喂膨化料和颗粒料组的掉膘率分别为1.06%、0.45%,颗粒料组的掉膘率较膨化料组低0.61%。出现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越冬第2月表层水温(1 m水深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鱼到表层水体活动弱,从而出现膨化浮水料的摄食效果差;相反,由于底层水体较暖,鱼在底层水体的活动力较强,用颗粒沉水料投喂时,饲料到达底层水体后能被更有效地摄食。因此建议,当水温降至18℃以下且呈继续下降趋势的情况时,2龄草鱼越冬投喂以颗粒料为主。越冬第3月膨化料和颗粒料投喂组掉膘率差异不大,分别为0.88%和0.85%。此阶段两种饲料投喂组掉膘率差异不大,可能原因是越冬第3月中后期水温从最低点逐渐回升,上层水逐渐变暖,草鱼开始从底层水体到上层水体活动,投喂的膨化料、颗粒料均被较好摄食。建议此阶段珠三角地区的养殖户可颗粒料和膨化料搭配使用,到越冬后期,逐渐转变成膨化料为主。

3.3 不同操作方式对草鱼越冬掉膘率的影响

该研究中,越冬周期内每月拉网并当水温高于15℃时进行适当投喂组,2龄草鱼越冬掉膘率为5.29%,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当水温较高时,投喂一定量饲料,有助于2龄草鱼的保膘,能有效防止越冬停料导致的减产现象。越冬周期内不拉网不投喂组的掉膘率明显低于每月拉网不投喂组的掉膘率(P<0.0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拉网对越冬的草鱼造成了一定的应激反应,拉网频次越多,越冬应激越大,从而导致2龄草鱼掉膘减产更明显。基于此,建议养殖户对2龄草鱼进行越冬时,在天气晴好,水温较高时进行适当投喂,同时尽量减少拉网作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拉网网箱草鱼
池塘浮头捕捞吃食鱼关键技术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一道样本的数字特征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交汇问题
拉网歌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屋檐下的小草鱼
怎样拉 “热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