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孵化箱人工繁育红螯螯虾及幼虾生长试验

2018-11-14 06:38郑友刘国兴严维辉黄鸿兵彭刚
水产养殖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亲虾水箱水温

郑友,刘国兴,严维辉,黄鸿兵,彭刚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称澳洲淡水龙虾或红螯光壳螯虾[1],原产于澳大利亚,1992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红螯螯虾在适宜温度下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杂食性强,但由于孵化率低、产卵量不高、苗种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还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为探索红螯螯虾工厂化人工繁殖的可行性,作者在一种新型孵化箱里进行了红螯螯虾人工繁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期望能为后期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虾在广东入境后进入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试验基地暂养。所有虾均为当年成虾,未抱卵。挑选附肢完整,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亲虾。每只孵化箱放4只亲虾,雌雄比例为 3:1,平均体质量分别为(73.36±4.75)g和(84.72±5.83)g。共计 54个孵化箱(图 1),孵化箱设计为进水孔、溢水孔、排水孔,箱内放置PVC管作为隐蔽场所,底部垫有滤网(孔径1 cm),出苗后可防止亲虾残害仔虾,孵化箱水源来自于高位蓄水池,水温控制在28℃,循环供水,省去换水环节。增氧机持续增氧。日投喂2次,交替投喂新鲜鱼肉和配合饲料,定期排水放掉底部残渣和污物。

图1 孵化设施示意图注:1为高位蓄水池;2增氧机;3孵化箱。

该试验使用装置来自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黄鸿兵发明的一种池塘大棚红螯螯虾苗种繁育系统的一部分,孵化箱放置在生产平台上,多个孵化箱的进水管以并联形式与高位水箱的出水管连接,水箱内部装有水位控制器和温度加热装置,多个孵化箱的增氧管以并联形式与增氧机的送氧管连接,使用成本较低,孵化箱流出的水经平台下方水渠过滤后由水泵抽进高位水箱,水体在水箱、孵化箱直接循环流动,温度控制系统可保持水箱内的水体温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红螯螯虾生存的影响

第1次亲虾运输方式采用泡沫箱干法运输,5天之内病死率高达80%,第2次采用水箱加充气运输病死率明显减少,只有5%。亲虾在常温22℃状态下放入孵化培养箱,水塔温度设定28℃,温度逐渐升温,由温度控制器控制到恒温。赵云龙等[2]研究称水温低于22℃受精卵不发育或死亡,超过32℃对亲虾的生理机制造成伤害,影响胚胎发育,造成亲虾死亡。26~28℃水温对胚胎发育无显著影响。水温波动相差5℃以上会导致受精卵不适应水温的波动而停止发育。李彤等[3]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论证。

2.2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

红螯螯虾在温度适宜条件下一年最多可产卵3~5次,水温20℃以下不见产卵,最佳产卵温度22~32℃。受精卵呈桔黄色,卵粒黏着在附肢上孵化,孵化水温控制在28℃。总计54个孵化箱每个箱内4尾红螯螯虾,雌雄比例3:1,共计216尾,经统计死亡8尾,雄虾5尾,雌虾3尾,未受精11尾,雌虾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有一部分脱落停止发育,可能原因是感染水霉病,统计抱卵率91.36%,从受精卵到孵化总计35 d。表1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

2.3 幼苗孵化情况

表1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卵的变化

每天观察亲本虾,孵化期间继续投饵,日投喂量为虾体质量的5%。雌虾出现抱卵时肉眼可见,连续抱卵时将雄虾移出。亲虾交配受精前有蜕壳现象,由于交配时间不一致,所以出苗时间有间隔,亲虾抱卵时颜色发生变化,受精卵孵化后虾苗穿过网孔集中在孵化箱底部,亲虾全部移出防止对幼苗残害,仔虾脱膜后体长约为0.5 cm,仔虾孵化出后投喂轮虫、枝角类、剁碎的丝蚯蚓等饵料。7 d后将虾苗进行分箱养殖。挑选规格整齐的幼体进行大规格培养试验,每天记录水温、摄食、死亡等情况。

2.4 幼虾的生长情况

挑选规格一致的2.0~2.9 cm、3.0~3.9 cm两种不同规格的幼体进行生长试验的研究。试验周期30 d,每个玻璃缸规格:3 m×1 m×0.6 m,放入 30尾,缸中放入PVC管作为隐蔽物,水温18~25℃,每天按试验虾总体质量5%~8%的量投喂龙虾配合饲料(蛋白含量32%)。试验结束后测定体长、体质量。

式中,W0为初始平均体质量,W1为试验结束平均体质量,T为试验天数,N0为试验开始时虾总数,N1为试验结束时虾总数。表2中表明红螯螯虾在2 cm内增重率高于3 cm内的,在今后养殖过程中对规格的挑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红螯螯虾雌雄异体,低温容易感染水霉病,导致胚胎脱落、死亡,抱卵虾不能正常孵化。最适孵化温度为22~32℃,孵化周期随着这个温度区间升高而缩短。该试验设置28℃恒温孵化,从受精卵到出苗历时35 d,温度波动不易过大,为证明温度浮动变化对红螯螯虾的影响,在11月挑选平均体长在8 cm红螯螯虾个体,由常温15℃直接放入加热好的20℃温水中,24 h病死率在95%。红螯螯虾原产澳大利亚北部的亚热带地区,性成熟后每年可产卵3~5次[4]。该试验红螯螯虾从广东引进的原产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当年全部个体达到性成熟,6月首次产卵,个体平均怀卵量约300粒,雌雄在孵化箱以合适的密度分开培育、精心饲养,每天投喂螺蛳肉和鱼肉等饵料,2次产卵在8月下旬,卵质量也较好,卵粒数也随着个体的增长而增加,最高可达800粒左右,与顾志敏[4]的研究结果相似。红螯螯虾的抱卵量、卵粒大小与亲虾个体大小及产卵期有密切关系[5-6]。怀卵量与亲本体质量呈正比关系,因此选择个体大的亲虾并以合理的密度和充足的饵料饲养可以提高育苗质量和数量。

表2 不同规格红螯螯虾几个参数的比较

由于该孵化箱底部垫有塑料筛网,幼虾离开母体后生活在底层,避免了成虾对幼体的伤害。与传统孵化、繁殖技术相比较具有孵化率高、可控性强、成活率高、便于观察和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等优点。

猜你喜欢
亲虾水箱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凡纳滨亲虾暂养流程与管理技术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小龙虾健康养殖问答(6)
健康养殖问答(5)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控制系统
中国对虾亲虾培育应注意的问题
清洗水箱正当时
水箱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