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动态

2018-11-14 06:38
水产养殖 2018年11期
关键词:鱼菜鲍鱼星云

《池塘鱼菜共生尾水处理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通过成果评价

2018年10月23日,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委托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对“池塘鱼菜共生尾水处理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成果进行标准化评价。评价会邀请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刘兴国研究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李可心研究员等7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中国水产学会朱泽闻研究员主持此次评价会议。

该评价会前,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根据国家标准GB/T2 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及标准化评价的相关方法,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程序对待评价成果实施了调查与分析,并提供相关书面材料。评价会上,重庆市水产总站向评价专家组详细汇报了“池塘鱼菜共生尾水处理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实施背景、主要工作与成效、取得学术成果以及在示范推广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专家组认真查阅项目档案和资料,经充分质询、讨论,并从技术成熟度、创新度和先进性三方面开展系统评估,一致认为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是由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实施。项目研究了池塘氮磷循环特征和植物净化机理,研发了鱼菜共生载体设施及配套、浮床制作、鱼菜共生阻断、水上作物无土栽培、品种与池塘水质关系筛选、健康养殖等6项技术,实现了池塘养殖富营养物的原位减控与消纳利用,获得了鱼菜双收益。在重庆累计推广面积为414 000×667 m2,辐射全国四川、云南、宁夏、新疆多个省(市、区)累计示范推广549 000×667 m2。带动全国实现产值142.5亿元,新增纯收益24.7亿元,总经济效益15.3亿元。

(www.shuichan.cc)

贵州开阳县:引导网箱养殖户上岸优化全县渔业产业结构

2018年10月16日,网箱养殖户陈某在县渔政站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从贵州省江口县引进规格为25 cm/尾的西伯利亚杂交鲟鱼2万尾,投放到他在冯三镇双山村租地建立的冷水鱼循环生态养殖池,成功转产上岸,正式开始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

自构皮滩水库蓄水以来,陈某在龙水库湾从事网箱养殖多年,是当地有名的网箱养殖大户。2017年,陈某积极配合构皮滩水库开阳库区网箱整治工作,主动拆除架设在龙水库湾的21.3×667 m2网箱。

“一闲下来我就觉得没有事可做,就感觉没有了社会价值,虽然网箱拆除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能从事水产养殖,我有多年的养鱼经验,我有工作激情和热情,我还想创业。”这是陈某在网箱拆除后的想法。

开阳县渔政站为此与他多次交流,结合他多年养鱼经验,积极引导开展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并派技术人员帮助其多方查勘水源,最终确定选址在冯三镇双山村。同时,县渔政站安排专人与冯三镇和双山村进行协调沟通,并针对现场规划设计、工程概算、施工队推荐、基建等环节进行现场指导,快速促成养殖场落地建设。经过5个月的精心施工,成功建成一个三级循环设计的37口圆形流水养鱼池,比计划提前2个半月投入养殖生产。预计年产量30 t,年产值约达100万元。

鱼种投放入池,陈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说“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局以及冯三镇政府十分关心和支持我的养殖场建设,养殖场如何建设、相关手续如何完善、养殖前必须准备哪些工作等,这些都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好在县农业局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多次来现场进行指导,大到养殖池、沉淀池、水循环以及集污系统建设;细到水管口径、养殖场耗材以及人工费用等,事事帮我操心。”

目前,开阳县渔政站指导网箱养殖户转产转业从事冷水鱼、泥鳅、小龙虾等名优水产品养殖达13户,名优水产品养殖在开阳县渔业中的占比正快速增加,开阳县渔业产业结构逐步调优。

(www.shuichan.cc)

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助推星云湖珍稀濒危鱼种保护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开展星云湖珍稀濒危鱼种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试验研究。经过不断试验总结和探索,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头鲤、星云白鱼等星云湖土著鱼种的人工繁殖相继获得成功,获得了多项国家、省、市专利,创新成果的推广有效地保护了星云湖珍稀濒危物种。

江川区水产推广站研究员张四春20多年来致力于云南特有珍稀濒危鱼种的研究、开发与保护工作。这些年来,在张四春和同事的努力下,星云湖和抚仙湖的大头鲤、星云白鱼、抗浪鱼、杞麓鲤、海星马鱼等珍稀土著鱼类走出了灭种的困境。大头鲤、星云白鱼经过保种、驯养及人工繁殖等措施,产量有所回升,并通过人工增殖不断进入星云湖。

据悉,经过20多年的试验研究,星云湖珍稀濒危土著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授权实用新型技术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4项,编著土著鱼类养殖地方规范6项、企业标准1项,出版图书4册,发表科技论文32篇。江川水产技术推广站所属大头鱼基地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云南省省级原种场,被农业部认定为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也是大头鲤全国唯一供苗单位。

同时,江川通过推广示范养殖,开展大水面增殖放流。近5年来,江川累计推广养殖大头鲤、星云白鱼、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鲃等珍稀濒危土著鱼类11 489×667 m2,提供种苗130多万尾,增殖放流960多万尾,实现产值19 869.7万元,获得经济效益18 892.6万元。增殖放流不仅对湖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大头鲤为代表的星云湖土著鱼还增加了沿湖渔民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全区餐饮、旅游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www.shuichan.cc)

我国首台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启用

2018年26日,我国首台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苔菉镇东洛岛海域正式启用,标志着福建省省鲍鱼养殖率先进入机械化时代。

“振鲍1号”是我国首创的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由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是“海上福州”重要项目之一。

该平台类似长方体的巨型网箱,可以容纳近5 000个鲍鱼养殖箱,单台年产鲍鱼12 t左右。养殖平台由浮体结构、养殖网箱、上部框架、水下框架、机械提升装置五个部件组成,平台中饵料投放、输送,网箱上下吊装全部实现机械化。

“振鲍1号”创新理念,引入风力发电系统,为鲍鱼养殖提供了绿色动力,让鲍鱼养殖从200 m的近岸区域直接向3 km外的外海挺进,有效拓展了养殖空间,为利用外海奠定了基础,为沿海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

猜你喜欢
鱼菜鲍鱼星云
“鱼菜共生”山区帆布池绿色低碳养鱼技术
有眼无珠
人生的鲍鱼
鲍鱼红烧肉
蔬菜喝“鱼汤” 笑当好“棚友”——“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太原晋源区“鱼菜混养”模式加快推广
戴一片宇宙星云
鲍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闭环型鱼菜共生系统模式探讨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