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在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8-11-14 02:37宋俐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9期
关键词:载脂蛋白中性感染性

宋俐君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郑州450007)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原体较多,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其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所占的比例较高,且患者的早期症状体征较为相似,导致诊断鉴别难度增大[1]。部分临床医师为控制患者的症状,常联合应用抑制细菌及病毒的抗生素,但长期服用极易诱发不良后果,导致病原菌耐药性提升,减弱抗生素的药效,造成对抗生素的抵抗。故需采取积极的措施,寻找一种特异性高、耗时短、效果确切的方法,提升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性,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近年来,临床实践中采用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诊断感染性疾病已发展成为一种新途径,但相关文献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在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A组,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同期60例病毒感染患者作为B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A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21±10.05)岁;体质量指数 20~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85±2.05)kg/m2;30例有吸烟史,42例有饮酒史。B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9~70 岁,平均年龄(44.98±10.11)岁;体质量指数21~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90±1.98)k/m2;28例有吸烟史,39例有饮酒史。C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 20~72岁,平均年龄(45.21±11.18)岁;体质量指数 21~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92±2.00)kg/m2;22例有吸烟史,30例有饮酒史。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标准

1.2.1 A组 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者;经尿、痰、血液和分泌物等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者(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18岁者。

1.2.2 B组 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者;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为阳性者(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轮状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18岁者。

1.2.3 C组 各项体检指标均无异常者;近期无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史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18岁者。

1.3 排除标准

1.3.1 A组、B组 合并细菌和病毒双重感染者;合并除细菌或病毒外的其他类型感染者;年龄<18岁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疾病者。

1.3.2 C组 年龄<18岁者;体检检查显示存在异常者;近期有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史者。

1.4 检测方法及标准 分别检测三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抽取所有研究对象2 ml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美国贝克曼低温超速离心机离心,3 000 r/min,持续5 min。采用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试剂盒(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阳性标准为>56 ng/ml。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且理论频数T>5时,用 χ2检验;n>40,但 1<T<5 时,用校正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效能。

2 结果

2.1 三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比较 A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比较(ng/ml,±s)

表1 三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比较(ng/ml,±s)

?

2.2 三组血清中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阳性率比较 A组、B组和C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95.00%(57/60)、10.00%(6/60) 和 5.00%(3/60);A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阳性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86.917,P1=0.000<0.05,χ=97.200,P2=0.000<0.05; 但 B 组和C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P=0.488>0.05。

2.3 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效能的分析 以C组为阴性组,以A组为阳性组,纵坐标为敏感度,横坐标为1-特异度,建立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诊断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ROC曲线。当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临界值(cut-off值)为141.43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0.899~0.973),诊断敏感度为91.23%,特异度为92.31%。见图1。

图1 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诊断ROC曲线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诊断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难度较大。以往多采用分泌物病原体培养进行诊断,虽然能检出部分细菌,但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等弊端,极易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2]。还有研究采用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该法对几种已知病毒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但仍有大部分病毒不能及时检出[3]。部分临床医师为迅速控制病情,联合应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虽然能获得一定的短期疗效,但长期应用极易诱发较多耐药菌,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血清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高倩等[4]在急诊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进行检测,认为其有利于评估急诊感染性疾病的感染部位。夏海兰[5]也认为,在急性细菌感染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张灵玲等[6]研究发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载脂蛋白-M、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反应标志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应用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黄志卫等[7]认为,在COPD合并呼吸系统感染中,PCT、CRP等指标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自身敏感性不强,诊断效果不佳,很多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也无法具体明确其实际诊断价值。故需寻找诊断细菌感染时效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方法,切实提升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是载脂蛋白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属于中性粒细胞正常脱离的产物,由1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机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时,其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含量较低,且水平较为稳定,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一旦机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细菌感染,会使体内免疫反应系统激活,导致大量中性粒细胞生成,并进一步包裹吞噬病原菌,出现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脱落。而且机体感染早期便存在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迅速提升的现象,峰值出现较快。郭靓[8]经调查发现,相较于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峰值出现较早,在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金宇亭等[9]研究发现,细菌感染患者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48 h后,其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也会逐渐下降,认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在细菌感染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牟娜等[10]的结果相符。提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水平检测可能在细菌感染诊断鉴别中具有优势。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诊断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32,说明该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酶联免疫法检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和速率高等特点,更易于在医院开展,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检测在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载脂蛋白中性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英文的中性TA
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用于临床判断HBV慢性肝病肝损伤程度的价值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