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城的光荣与梦想
——贵州(清镇)职教城发展纪实

2018-11-15 09:33周世敏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清镇职教职业院校

文_周世敏

短短6年时间,贵州(清镇)职教城白纸画图,从无到有,探索出了一条以教育引领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筚路蓝缕从一个园到一座城

2008年,清镇市抢抓贵州省在花溪布局大学城,贵阳老城区职业院校面临外迁的机遇,把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引进入驻,奠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作出补职业教育“短板”的决定,清镇市规划建设职教园区,多措并举大力引进职业院校入驻。

2011年,贵阳幼儿师范学校、贵州建设学校、贵州机械工业学校、贵州工业职业学院签约入驻,规模初步形成。

2011年初,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贵阳市将“清镇职教园区”的定位提升为“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

2012年,省教育厅积极支持推动,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建设更进一步发展,被省政府定位为“贵州(清镇)职教城”。

此后,贵州(清镇)职教城以校筑城,从强基固本到逐步完善,一座职业教育高地拔地而起。

职教城规划提升编制成果修改完善。紧紧围绕“互动”“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清镇从生态保护、城市休闲、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等方面多次对规划进行优化和提升,为职教城建设提供了发展路径。

强力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职教城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云站路、金清路、职教路、龙凤大道等8条道路建成投用,鲤鱼西路、潜龙路等12条重要道路即将建成通车,基本形成“四横四纵”交通路网格局。

生活服务配套逐步完善。职教城建成两个社区、两个派出所、两所中学、三所小学、一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投用气化站1座、污水处理厂1个、分散式污水处理厂6个,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1个、分散式污水处理厂4个;完成50余处电力线路迁改及110KV变电站建设;覆盖全域的大数据光纤建设正稳步推进。

牢记嘱托释放职业教育红利

作为目前全国规划面积最大的职业教育之城,职教城院校及配套基础设施投入约224亿元,其中院校建设完成投资约72亿元,基础及配套设施投入约152.18亿元。时光校区基本建成,乡愁校区初具规模,建成和在建校舍面积达340多万平方米,入驻职业院校19所,14所院校实现招生办学,在校生约10万人。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镇职教城视察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省、贵阳、清镇三级党委政府打造职教航母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几年来,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职教红利逐步释放。一是较好提升了城市形象。2016年,职教城在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荣获“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荣誉称号;2016年8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职教城指导工作,赞誉“北有天津海河教育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据统计,职教城自建设以来,共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100余人次、厅级以上领导2000余人次、处级以上领导4000余人次参观考察;接待来自德国、日本、印尼、柬埔寨、泰国等国国家级领导、大使、嘉宾及国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领导、嘉宾、教育专家、企业家参观考察5000余次。二是迅速实现了城市扩容。清镇城市都市圈不断扩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建成区面积新增至2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5.27万人。三是有效促进了三产发展。城区酒店增加到近150家,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86.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24亿元,全市电商年交易额达到30亿元。

产教融合,开启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清镇市充分发挥职教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引进贵州省呼叫中心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贵州大数据孵化器等落户职教城,通过帮助职业院校推行“订单培养、校企共育、企业实践、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促成职教城14所院校与省内外400余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充分依托职教人才优势,同步引进网购生态城等70个产业项目入驻职教城,为职教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需求无缝对接提供了有力支持,开启了校地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职教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职教城始终把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作为职教扶贫的最直接方式。按照“教育拔穷根,职教先冲刺”总要求,探索建立“职教—实训(培训)—就业(创业)”的保障服务体系,大力实施“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教精准扶贫计划,全力打造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基地。

创新驱动推动贵州教育再上台阶

职教城围绕“抓关键、突重点、破难点”,按照“高效、安全、廉洁、快速”方针创新推进各项工作。

建设中的清镇职教城。(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贾智 / 摄)

从“互动”到“深度融合”理念建设职教城,为贵州教育改革塑造了范本。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清镇职教城建成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目标定位,以“众志成城、‘合’字兴城。以‘合’为灵魂,坚持产教融合、城教融合、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建设深化理念及“城、产、教、景”融合发展指示精神为核心,职教城迅速崛起。职教城与花溪大学城已成为贵州教育发展的“两翼”,成为贵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推动贵州职教改革,打造“一流教育、一流技能人才”。一是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紧扣全省产业发展需求,引导职业院校面向产业和就业办学,调整专业结构,涵盖一二三产共324个,其中一产18个、二产102个、三产204个。二是采用政府主办,院校、企业参与模式,多层次举办职业技能比武大赛,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向高、精、尖发展。近年来,职教城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5%以上,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3万余人。三是建立开放共享办学模式。依托职教城聚集优质职业院校优势,建立教学共同体,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实训资源公用、信息互通、课程互选、聚集办学、集团发展。率先探索发展适应需求、相互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引领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职业技术大学与职教城院校合作,建立“1+N”院校分布结构,打造品牌名校。成功参与并协办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东盟各国职教学子交流学习的平台。

创新开展分散式污水处理,建生态环保之城。结合职教城地形特点,秉承“节能、节水、零排”的生态规划理念,成功探索建成时光校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与乡愁校区各院校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试点项目。在管理上集约、节约、高效,用大数据的手段检测、监控、调控,积极探索一条“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环卫保洁+园林绿化”一体化运行管理路径。

“城产教景”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城产教景”融合发展是“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理念的实际应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本质特征。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人文精神指引下,职教城“城产教景”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既符合客观实际,又体现了一种开拓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清镇职教职业院校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丁俞钶??《田园乐》
钱子忆??《包》
孔恩宇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