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农工巧匠”

2018-11-15 09:33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实训室贵州实训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邱胜

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类职业院校,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为农村培养“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实用型人才,助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新农人”时代,农民正逐步成为职业。

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类职业院校,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抓住机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培养“理论够用、技能实用”的实用型人才,助力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秉承“立德树人,农技为本”的宗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在服务地方“三农”发展,筑牢基础设施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精准发力,逐渐构筑起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新高地。

融入“三农”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今年7月底,纳雍县鬃岭镇坪箐村来了一群特殊“客人”,他们一到村里,或走访群众、或集中培训、或给群众治疗生病的家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的师生到鬃岭镇坪箐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他们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资料、集中培训、上门服务等方式,为村民送去种养业方面的文化、科技、卫生知识。

王琴是坪箐村养犬大户,由于缺少专业养殖技术,养殖场总有犬只得病死亡,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正当他束手无策时,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师生主动上门服务,不但为他医治好病犬,还传授疾病防治知识。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老师还让我加了他们微信,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咨询他们。”王琴说。

学院畜牧水产系副主任李朝波说,开展类似活动,既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实践养殖知识,也让老百姓得到技术指导、实现科学养殖,为脱贫攻坚提供农业技术保障。

注入“援农”力量,激活内生动力。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还通过“驻村书记、培训队、博士团、教授组”等多种形式,为乡村发展“问诊把脉”。

刘艳冬,畜牧兽医专业教师。2017年12月到纳雍县鬃岭镇挂职科技副镇长。为了向村民传授科学养畜新技术,他走进村民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

“发展产业,技术是关键。技术怎么传授给群众,就要靠现场讲课。”刘艳冬说,讲课是门学问,你讲的话得接地气,不然老百姓听不懂。

在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中,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选派毛文喜等知名农技专家深入基层,分别担任“科技副镇长”“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等职务,协助贫困乡镇分管农业、畜牧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筑牢基础夯实学院发展根基

初冬时节,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1号实训楼,记者看到植物保护实训室、种子检测实训室、宠物外科实训室、植物组织实训室一应俱全。

位于实训楼二楼的植物工厂,用植物快繁技术培植的豌豆尖、小白菜、生菜整齐排列。

“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满足植物生长,将植物所需养分配置成科学合理的离子态营养液,通过输送,满足栽培作物的需求。”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生产农业、休闲农业专业教师代燚说,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茶叶加工实训室,学生正在使用菱凋机、揉捻机、综合做青机、发酵机等制茶设备。这里可实现红茶、绿茶等机械制茶实验,同时也能满足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相应课程的实习需要。

实训中心主任刘鸿说:“ 1号实训楼建筑面积有1.8万平方米,7号实训楼1.2万平方米,基本能满足在校生的基础实训操作;此外,为满足操作性实训,农职院将在乌当区百宜镇建设3000亩的实训基地,目前已流转土地651亩。”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正奋力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专业强大、产教融合的现代化农业职业学院。图为学院学生军训。(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供图)

谈到百宜实训基地定位,刘鸿说:“要建成宜学、宜游、宜研的国家科教示范园区。”

对内,百宜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成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实现农职院农产业教育、生产、研发跨越式发展。

对外,百宜实训基地创建国家级高效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畜牧业实训基地,带动地区振兴发展。

“在基地,学校畜牧水产系负责畜牧兽医等,经济管理系负责电子商务、农村金融,农艺工程系负责生态农业技术……”刘鸿说,基地建成后,要将农职院的9大院系整合到基地,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同时,百宜实训基地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周边富美乡村建设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此外,农职院还加速启动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统筹协调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建设安全、高效、便捷、环保、开放的“智慧校园”;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平台建设,逐步做好电子图书资源、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建设。

匠心育人锻造社会可用之才

“崇尚耕读、技艺扬志、行贵以恒、匠心逐梦。”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门口,这几个大字很醒目。

人才兴,产业旺。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以新的思路去应对新形势,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铸造更多农业行业的“能工巧匠”。

“又来订单了,我们养殖的土鸡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张跃平不时接到订货电话。

30出头的张跃平,是乌当区水田镇人,一个拄着双拐的肢残人,毕业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从学校毕业后,他辗转全省各地打工,苦练养殖和疾病防疫技术,从一个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应届生,到备受欢迎的养殖技术员,再到成功创业者,不断实现人生跨越。2017年5月,他成为“助国大梦‘小工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

“感谢母校让我学有所长,能自食其力。”张跃平说,“在学校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训练动手能力,工作和创业都容易‘上手’。”

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学校还从教学标准、教学计划的设计入手,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着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把课堂搬到村里去,搬到农业园区去,把农民请上门来学,不断探索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新模式。”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庆生说,要努力把贵州农职院建成培养职业农民的“摇篮”。

抓住发展机遇铸就“农工巧匠”,贵州农职院取得了历史性跨越:

投入建设和改造资金,对云岩、乌当和凯里三个分校区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改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按照专业跟着产业办的思路,围绕贵州现代特色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需要,“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地方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学院的自主创新能力。

“争取把贵州农职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专业强大、产教融合的现代化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玉国说。

猜你喜欢
实训室贵州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