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职院:修德砺能 精工铸艺

2018-11-15 09:33陈敏韦倩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工科校园文化贵州

文_陈敏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韦倩

初冬,金黄色的树叶散落在校园里,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修德砺能精工铸艺”的校训格外耀眼。

这所创建于1958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化工学校,2009年更名为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校观山湖校区和清镇校区同时办学,占地面积900余亩。学校开展中职、高职全日制教育,在校生13000余人。拥有专兼职教师641人,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02人(其中教授14人)。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获“优秀”等次;2009年成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获批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2011、2013、2018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连续获“优秀”等次。

学校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产业促校”的办学理念,以工科为主,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助推脱贫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高地。

以工科为基础,学校设置了化工、机电为龙头,电子信息、城市建筑及经济管理、人文艺术为支撑的六个大类40个专业。重点打造化工生产技术、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3个重点专业群,着力培育大数据应用、室内设计技术、工商管理3个特色专业群,形成了“3+3”的专业群格局。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在化工制药、分析检测、生物食品、材料能源、环境监测等优势特色专业的综合实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国内同类职业院校具有较强影响力。

目前,学校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且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开放型实训基地3个,还建有贵州省危险化学工业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和贵州省第44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累计为社会和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及岗位资格培训上万人次。

学校坚持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理念,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教师主持承担和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100项,其中,与贵州省科技厅、瓮福(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支持教师到企业开展科研工作,是全省高职院校中唯一获得省科技厅批准的产学研平台。

治学严谨、注重实践是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大法宝。通过不断深化“政校企合作、产教用协同”的办学模式,学院与省内外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以实现“1+N”(学校为主体+企业订单培养)的多主体合作办学为目标,开办了“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特色班60个,“十二五”期间为社会输送毕业生逾万人。

以工科为主的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助推脱贫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高地。(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先后与加拿大堪那多学院、韩国建阳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等学院开展师生互派学习、进行合作交流,每年选派20多名品学兼优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有效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不断构建多维校园文化,探寻思想政治工作元素,立足党建文化、校园环境文化、职业素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育人文化,着力打造新时代具有工科气质、内涵深厚的美丽生态校园。现已形成全年有阶段、有层次、有类别的文化活动常态,构建了“校级有品牌、分院有特色、班级有项目”的校、院、班三级联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作为工科类学院,注重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连续4年承办的全省化工技能大赛,已成为学院造就人才、服务社会的一张名片。各分院依据专业特色相继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月、艺术设计品展示、书法绘画、家电维修实践等活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使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校园文化贵州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