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举全州之力办教育

2018-11-15 09:33胡晓剑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黔南州全州中职

文_胡晓剑

黔南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州之力办好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黔南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州之力办好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州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坚持教育议题优先研究、教育项目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审批、优秀人才优先使用、教育投入优先保障“五优先”原则,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目前,全州有幼儿园927所,在园幼儿158501人;小学884所,在校生318642人;初中147所,在校生145027人;普通高(完)中学校33所,在校生84014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生68146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生2397人;高等院校7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达91.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小学辍学率0.01%,初中辍学率0.8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

坚定不移推动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黔南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

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通过积极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祖国好·家乡美”“国学经典进课堂”等活动,举办全州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文体活动,助力学生快乐成长。以长顺民族高中女子足球队为班底的黔南州女子足球队,在贵州省第十届运动会中获得冠军。加强与德国贵州商会对接,引进多名德国足球教练到我州12县市任教。全州有77所中小学被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扎实推进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工作,提升学生法治意识,龙里民族中学学生赵小庆夺得由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初中组冠军、最佳风采奖。《贵州山区“牧童声”教学范式实践研究》等3项重点培育项目,亮相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坚定不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教育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党的十八大以来,黔南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以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叫得响的改革举措,不断激发教育活力。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了以“加强编制管理、实行经费包干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深化岗位聘用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完善绩效分配制、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中小学教育特点,有利于教育管理和专业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新型管理体制。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来,在全省引起极大反响,成功纳入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福泉市改革试点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的批示,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引起教育部的关注。

推进中职专业布局统一规划调整。为构建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解决中职专业设置散弱小、同质化严重、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我州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学生就业前景和自身办学条件科学设置专业,启动了中职专业布局调整改革工作,将中职学校原来13个大类55个专业调整为重点扶持14个主要专业,调整率达77%。州政府印发了《黔南州中职教育专业布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设立3000万元的黔南州中职教育专业布局调整发展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对规划调整后的专业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构建核心专业群,统一课程设置,扶优扶强扶特等有效措施,使全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黔南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州之力办好教育。图为都匀一中新校区操场。(黔南州教育局供图)

坚定不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注重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训培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对违反师德的,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培养培训体系。依托“国培”“省培”项目和省、州教师发展中心,大规模开展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抓实广州对口帮扶黔南教师培训及校长跟岗学习等工作,先后组织了全州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高中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等赴广州学习培训。发挥省、州两级教育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近3年来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近45000余人次。

支持计划全面实施。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各县(市)结合财政实际,每月为乡村教师增发200—320元生活补贴,使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在资助范围和资助效果上实现“三个全覆盖”“三不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探索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就学新模式。整合深度贫困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进城就读义务教育,实行寄宿制管理。

创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办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借助广州市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开设6个“精准脱贫班”。

加强校农合作。同等条件下,利用学生就餐人数多、相对稳定的优势,学校食堂优先定点采购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帮扶带动发展农产业,走出一条“农业+企业+学校”精准衔接的帮扶路子,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全州学校食堂采购农产品总量突破2万吨,采购本地农产品比例达56.8%,采购金额超过1.2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691户27283人。

扎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把“学生餐”做成“幸福餐”。今年6月28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现场推进会在我州惠水县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对我州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目标和全面推进“提质升级”,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均衡”转变;全面推进“校农结合”,实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学校食堂供给“一仗双赢”,助推脱贫攻坚等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号角。黔南将按照“九个坚持”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任务,通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提升工程、教育项目建设投入保障工程、教育综合发展系列改革工程、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程等“五大工程”,着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写好黔南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

猜你喜欢
黔南州全州中职
春日花田映红颜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