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中国教育脱贫的典范

2018-11-15 09:33吴霓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贵州攻坚精准

文_吴霓

作者近照。(作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重要讲话为扎实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指明了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坚定不移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大局,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拔穷根、扶民生的治本之策,先后启动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教育扶贫之路。

贵州教育改革发展一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改革目标与实践路径为导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教育改革与扶贫之路越走越宽,改革力度与精准度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高。在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育治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全省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形成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加大教育投入与增加有效供给,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方面,通过增加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加强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新建和扩容改造普通高中学校,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学生寄宿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压缩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同时,把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精准脱贫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招生办学,在实施教育精准资助兜住底线加强“输血”的同时,强化教育扶贫拔穷根的“造血”功能,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着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贵州通过启动实施全省脱盲再教育工程,倾力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全面开展对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脱盲和继续教育,实现对脱盲再教育对象全覆盖与脱盲教育及技能培训,逐步消除了农村“零就业”贫困家庭。此外,通过开展宣讲激发脱贫动力,通过组建教育系统“讲习员”队伍,深入学校、基层一线和贫困村,进村入户广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家和贵州省扶贫攻坚政策,为脱贫攻坚和实现小康凝心聚力,为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筑牢了根基。

坚持“补短板与促发展”相结合,立足教育自身发展的保障目标。贵州通过统筹协调与继续创新实施探索集团化“校农结合”的做法,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市场优先与贫困县、贫困户对接,初步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和贫困人口有增收的“一仗双赢”局面。通过创新各类扶贫形式,夯实教育脱贫根基,聚焦精准扶贫。同时,为做好基层教师培训,贵州省将“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与教师教育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设置专题培训项目,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精准扶贫重点地区教师培训支持力度,着力缩小农村教师与城市地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差距,实现教育帮扶措施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贵州正在全力书写教育脱贫“奋进之笔”,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和脱贫事业紧密结合的典范,也必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留下光辉的印记。

教育是国计,亦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新时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贵州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扶贫摆在脱贫攻坚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健全立德树人机制,切实增强教育脱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开创新时代贵州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贵州攻坚精准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