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近代女性报刊政论文的创作思想

2018-11-19 10:12王彩虹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女性

王彩虹

摘要:鸦片战争战败后,救国救民成为各方殊途同归的大目标,女性也作为一份力量被拉入这场救亡运动中去。报刊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刊刻模式,文字出版变得更加地便捷,女性报刊的创办扩大了女性政治参与的路子,提高了女性参与政治的信心与热情。女性报刊刊登的各种关于女性解放的政见论说,对女性解放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政论文;创作思想

女性报刊发展的初期,教育并未开化,文学创作的主力军还是接受传统四书教育的女性,大多数的写作是在男性的引导下完成的。国内由梁启超等学者提倡提高女性地位和受教育权利,儒家学说受到来自内外双方的冲击;外文及由外国人所办的国文报纸批判中国传统“裹脚”、“男尊女卑”等陋习,提倡自由和男女平等。仅仅依靠男性的力量已经难以挽回中国风起云涌的局面。秋瑾的《感时》想必也是当时国人的内心写照:“瓜分惨祸依眉睫,呼告徒劳费齿牙。祖国入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多方作用下,整个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化。经过前期这二十年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女性报刊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迎来第一次大发展。

一、起步阶段:家庭解放,提倡平等

(一)对传统陋习的批判和思考

要从传统家庭离析出来或者说是跳出传统家庭的围囿,反抗传统是当时女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反抗。对于这一时期的女学运动来说,解放的是社会的大多数女性,是一种普遍现象,早期的女性报纸在这一方面上下足了苦功夫。虽然清廷自康熙年间就已经下令不缠足,由于千年来的陋习,社会的普遍女性还是需要走上裹脚这有损身心的一条路子上去。梁启超言:“妇女缠足,流传子孙,奕世积弱,羸弱流传,何以兵乎?”(1)又说:“缠足一日不变,则女学一日不立。”(2)同时,他(她)们还反抗一夫多妻制度,将适婚女性从嫁人为妻妾的命运中解放出来,获得相对的人生自由。

(二)对新式教育的赞美和提倡

虽然,对于20世纪初的女性较前人,拥有了一个更好的跳脱传统进入新社会的机会,报刊就是女性拥有更便捷的表达心声的平台。对于大部分的女性而言,她们还是处在文化教育的边缘,当然,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无论男性和女性,对于女性解放的强调,首先都是从提高女性智识开始的。

起步时期的女学教育是要将女性从传统家庭中解放出来,他们提倡的是批判旧有制度,创办女子学堂,像国外的女性教育學习,“社说”、“论著”等文章专栏里,不乏对当今女性的现状的针砭。女权开展的前10年,思想解放是有成效的,这股风吹开了女性闺阁的大门;但是这10年女性运动的质量却有待考量。从1916年全国中学教育的统计数据(3):女学校占全国数量的2.29%,女性教师占2.22%,女学生占1.19%,而四万万国人中,女性占了一半。可知,女性教育走过10几个年头之后,效果甚微。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来说,受教育的程度底,且又因着经济等原因的限制,独立对于她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才会出现像《小家女》:“小家女子櫴缝裳,料理衣衫日夜忙。东借罗裙西借襖,也随流俗学时粧。(4)”那样,对享受一种由物质进步所带来的闺阁乐趣——梳妆打扮或宴饮嬉会,表现出更加有兴趣的现象。

二、发展阶段:反思改革,寻求独立之方法

陈以益在《女论》中指出,经历过最初10年的女性问题探讨,中国的女性问题应当进入发达时代,讨论前人所没有讨论的问题。人们意识到,将女性从传统家庭解放出来还不行,空有一腔热血不足以武装她们。于是,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政论文学而言,他们从更实际处着眼,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女性、提高她们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一)更加注重女性解放,发展多方力量

改革者们意识到女性解放问题的主体不仅仅是二万万女性,还有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例如谢震文《论可怜之节妇宜立保洁会并父兄强青年妇女守节之非计》,谢震对于女性守节陋习解放的初衷着眼点是因为女性不能自立,这其中父母、婆家以及社会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要破除这一传统陋习,围绕在女性四周的人思想都应当为之一变。这对于前人来说是一次更加全面的思考。但就文章本身而言,笔者的思想依旧不是十分成熟,她始终认为女子是要依附于男子而生活,本身对“守节”这一行为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批判。是不要“勉强”守节,对于那些根深蒂固恪守妇道的女性来说,恐怕谢震所说的三点依旧不能够作为“勉强”的划分。在提倡打破男女之防的年代,“受教育”的女性依然将“贞洁”看成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并且以死亡来维护贞洁。这个问题早在1907年的《天足会报》上就已经有显露,影响当时女子学习的,除了社会裹脚缠足、守节等陋习外,还有女性周围的人事物。

(二)极力改变教育模式,寻求制度保护

在关于应该如何养成女子的探讨上,陈以益在指出前人女性运动的弊病时说:不管任何国家,黑暗时期女性都是受冷落一个,所谓的强国是以力胜并不是以智胜。因此,大家不能盲目地认为他们的女子学问是优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陈以益从中国女学到西方女学的现状,从一个比较宏大的世界观中来看待女学问题。人们对女学的思考更进一步,还通过提倡统一女学教材、纲领,在教师、教材等方式来完善女学教育,希望在政策上寻求教育保护。谢震《论女学与宪政前途之关系》(5)就是很好的代表,谢震所要求的女性权利还只是女性早年丧失去的那部分应有的权利,说明人们试图从政策上寻求对女学的保护,那种《毛提学奖励益州大同女学札文》文中对女学兴办的支持才会出现。

同时,人们还开始反思女学与女权的关系,认为给女子以男子等同之教育,即与女子与男子等同之权利,他们意识到并非女子接受了教育就等同于获得了权益。“世界有文明之一日,即男女有平等之一日,世界有大同之一日,即女权有发达之一日。”(6)陈以益看到了女性运动的弊端看到了女性寻求平等道路的艰难。1912年9月20日的中国女子参政同盟集会上,唐群英、沈佩贞等人提出:

我等今日如不能达参政之目的,急宜有一种手段,以对待男子。手段为何?即未结婚者停止十年不与男子结婚,已结婚者亦十年不与案子交言。(7)

可见,到1912年女性仍旧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到1919年,初期女性解放运动进入尾声,即将引来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以191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的《妇女杂志》为代表的女性刊物,已经表现出与前期女性报刊的不同点。性别差别的觉醒,是女性文学运动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个标志,女性不再用口号强行洗脑,而是重新审视这段历程,从女性当前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真正落到实处反思。

三、变化发展:螺旋式成长

女性解放的最开始二十年,解放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男性手里,女性还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前期以《女学报》、《女报》等女性报刊为代表,从“救国”的立场出发,宣传自身政党立场的教义,文学特征以报刊的“新闻性”为准则。从最开始的几人、几篇,如《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女性报刊中,署名女性创作的政论文较为少数,多数还是由男性所完成的,有时男性用女性化的笔名来创作文章。到后期,大量的女性参与写作,女性报刊中刊登女性文章越来越多,女性创作思想和文字越来越成熟。正是因为有了前期女性文学刊物的奠基,后期的女性刊物打着“服务女性”的旗号,又向着娱乐性发展,一种宣扬提高生活质量的倾向性在增强。报刊开始从益智性、政治性向商业性、娱乐性变化发展。因此,到后期女性报刊政论文的创作,激进的论政性质少了,对女性运动的论争相对冷静下来。可以说,近代报刊在女性运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注释: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论女学》,《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1页。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论女学》,《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1页。

段越星著,《近代上海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850-1937)》,东华师范大学,2016,第44页。

《女报》,1909年,第1卷。

《女报》1909年,第3卷。

《女报》,1909年,增刊。

《申报》,《女界欢迎万国女子参政同盟会代表记事》,1912年第25卷,第3期。

参考文献:

[1]陈以益主编,《女报》,1909年,第1卷-第4卷.

[2]《妇女杂志》,1919年.

[3]丁初我主编,《女子世界》,1906年.

[4]梁乙真著.清代妇女文学史[M].中华书局,1932.12

[5]方汉奇著.中國近代報刊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6]梁启超著.变法通议·论女学.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谢无量著.中国妇女文学史[M].《民国丛书》第二编,上海书店,1990.

[8]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一八五Ο—一九四九)[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1

[9]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M]第一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2

[10]陈平原著.[日]山口守编.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M].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1]夏曉虹著.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12]宋素红著,《女性媒介:历史与传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3][日]须藤瑞代著,须藤瑞代、姚毅译.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清末民初的人权和社会性别[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第一版。

[14]段继红著.清及民国长三角地区文化家族中之女性文学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9.

[15]张丽萍著.报刊与文化身份——1898~1918中国妇女报刊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16]段越星著.近代上海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850-1937)[M].东华师范大学,2016.

[17]李谢莉著.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D].四川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女性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