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8-11-19 07:44汤丽峰
教师·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素材教学效果

摘 要: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原有素材严重滞后,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精选教学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一教学案例过程进行分析,对其教学的优缺点进行总结,针对如何精选教学素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素材;教学效果;分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7

作者简介:汤丽峰(1979—),女,湖南益阳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的方法。

(2)能鉴别和评价信息,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案例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三种鉴别与评价信息价值方法的不同案例,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注重观察,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活动中积极积累经验,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斷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给学生介绍三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既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在信息社会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教学难点: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案例所选素材

(一)课堂导入

两段视频。刘强东采访片段:京东对假货零容忍;央视新闻:京东假货困局:第三方产品难监管。两段视频对比,突出打假难度很大,真假鉴别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这条信息是真实的吗?”(案例分析一)

(1)教师讲授:

新闻一: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大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来源:企鹅号)

新闻二:老人抚养孙子考名校发现 “去世”儿子还活着?(来源:《襄阳日报》)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一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来源分析鉴别信息的真假。

(2)分组讨论:

案例一:2016.8.19徐玉玉电信诈骗案。

案例二:中国好声音中奖信息。

2016年1月10日,安徽省铜陵市一男子吴某收到一条中奖信息:恭喜,你的号码被《中国好声音》节目后台系统抽取为场外二等奖幸运用户,将荣获创业基金158000元以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请登录活动官网领取,验证码为6588。

案例三:借钱救急。

收到好友发来的借钱短信,男子想都没想就给对方汇去一万元,之后打电话通知朋友时方知他遇到了电信诈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从信息来源鉴别信息的真假。

2.“这条信息对我有用吗”(案例分析二)

新闻:水痘高发,近期急诊患儿增多,中心医院每天接诊600多人。新闻记者、医院、防疫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不同角色,反应不同。

问题思考: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不同的反应?

结论: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是各有不同的。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体会信息的价格取向。

3.“我捕捉到的真实信息是及时有效的吗?”

(1)看到水痘疫情新闻,同学们紧张吗?这条新闻发布的时间是?

2016-12-16 10:29

从信息的时效性也可以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

(2)拓展:过时的信息就是无用的信息吗?

2009“谷歌流感趋势”成功预测流感爆发。大数据分析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时效性好理解但易被忽视,纠错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做事严谨的作风。

4.其他判断依据

除了以上三个判断角度,还有没有其他鉴别参考?

(1)所罗门王的审判(信息中是否包含情感成分)。

(2)有人喜欢到QQ空间种菜、开牧场,赚取很多虚拟币,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以“本”为本而不局限于课本,引导学生有所创新。

四、评析

(一)优点

1.注重教学素材的有效性

教学素材选择的第一原则就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本课重点是三个知识点:信息的真伪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分别选用了相关素材,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对于重难点知识点,除教师带领分析外,还精心选择了分组讨论素材,供学生讨论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2.注重教学素材的时效性

本课重点案例均选用了最新最热话题,比如新闻一选用的是近几天手机上推送的一条新闻,很多学生看过,印象还很鲜明。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分析的积极性较高,从而学习专注度高。

3.注重教学素材的生活性

本课精选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案例来组织教学,例如网络购物、水痘疫情、中奖信息、QQ空间等素材。学生有实际生活体验,易于理解,因此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4.注重教学素材的趣味性

本课所选教学素材特别注意了趣味性,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且表现形式选择了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从实际上课来看,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

5.注重教学素材的拓展性

在选择本课教学素材时,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拓展内容2009“谷歌流感趋势”成功预测流感爆发的引入,说明大数据分析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过时的信息不一定是无用信息。同时,也引入了现在非常流行的大数据分析这一内容,开拓学生眼界。

(二)缺点

1.负面教学素材太多,缺乏正面引导

为强调信息鉴别的重要性,本课选用了大量的虚假信息案例,学生深刻感受到网络社会信息爆炸,虚假信息确实很多,加强鉴别能力非常重要,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负面信息太多,正面引导较少,无形中造成了一种网络太可怕的印象,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使用网络,这一点在教学素材选择时考虑不够。

2.个别素材分析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判断

本课所选个别素材难度较大,如新闻一,该素材全文近千字,阅读难度较大,素材中牵涉的人文伦理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也较难理解。课堂上通过老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了分析,但该案例的选择还是值得商榷的,可以考虑选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速度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一项重要而必需的工作。教学素材的选择应当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出发,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汪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 升.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教学素材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对思想品德教学素材的精选妙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