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项目“体验+互生”式的旅游服务心理课程建设初探

2018-11-20 10:50肖晓莺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体验

摘 要:高职院校的旅游服务心理课程“填鸭式”灌输和“被动式”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在分析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真实项目“体验+互生”式的旅游服务心理课程实施的初步设想,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真实项目;“体验+互生”式;旅游服务心理;课程实施

《旅游服务心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帮助旅游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旅游者心理需求特点、提高和促进旅游从业者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既要有较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旅游学知识基础,因此,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其挑战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对《旅游服务心理》教学实施现状进行梳理,结合作者几年来教授该课程的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从我国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施现状看,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教学模式具有诸多局限性。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服务心理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旅游心理学》,其内容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对心理学概念、原理进行哲学式的阐述多,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的操作性阐述少;对一般意义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旅游实践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少;要求学生对概念、原理知识掌握多,要求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践问题技能训练少。教学组织仍然以传统教学计划为准,遵循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采用知识灌输型的“讲解一接受”式教学方法,即以心理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枯燥,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过多地讲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与旅游实际工作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吻合,学生的思维被严重束缚,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支撑,也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互促进的过程。如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使教师产生挫败感。因此,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无法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其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二、基于真实项目“体验+互生”式的旅游服务心理课程实施设想

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切实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试图对传统的授课过程进行改革,在对授课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设置真实工作项目,模拟旅游真实工作场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互相讨论,互相激发,互生成学生个体独特的心理感知。

(一)按照旅游专业岗位群要求“量心定制”课程内容。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本科院校大学生不同,我们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对旅游服务专业群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一般规律,确定八大课程模块,八个模块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其目标是关注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提升状况,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二)采用真实项目“体验+互生”式的课程实施方式。

立足学生心理发展和旅游专业岗位实际,从时间脉络上,我们坚持学生个体职业心理训练的连贯性和发展性;从心理架构上,我们关照学生个体的生活适应、职业自我意识、职业情绪调控、职业学习心理和生命人格等多维度体验;从实施路径上,我们通过翻转课堂、团体训练、微信、课后训练、空间教学等多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水平。

1、设置真实项目。我们深入企业对本地旅游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采用座谈、问卷和工作现场观察的方式,分析本地旅行社管理人员、导游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等技术技能人才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进行总结与完善。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重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旅游实际工作情境中的真实任务为载体和中心,以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项目教学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注重体验教学。旅游服务心理课程注重体验式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坚持以向善为总目标,为总导向,课程内容的设计偏向于正念、正能量的傳递,通过旅游服务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服务活动内容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正能量,在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心理服务技能的基础上也发展了自身综合心理素质。

活动课程通过信任之旅、电波传递、录像机说话等活动及沟通技巧的探索和运用,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许多深层次的奇妙感受,也加深了他们对旅游心理服务和优质服务的理解与把握。

3、强调提升自我,共长互生的教学效果。在旅游服务心理课程课堂上,我们设计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分组开展相关活动并上台展示,展示结束后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讨论,由师生共同选评出优秀团队。学生在旅游服务模拟实践和讨论总结中内化旅游服务心理理论知识,升华自身综合心理素质水平。旅游服务心理的课堂是喧闹的,但正是这一声声的心灵之声,催生了旅游职业心理的树苗在各自心底蓬勃生长。

我们在旅游服务心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依据高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开展课程,始终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坚持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活动课堂实践习得。教学内容从旅游真实工作情境和学生实际生活中来,直观、有趣、易懂,课堂中教师分类点拨,启发学习,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循序渐进,以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发展为归旨,逐步巩固提升全面素质。

通过真实工作项目,架设旅游服务情景,以期引起学生的职业情绪反应,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共同讨论,催化互生,并总结发言,活动体验由此转变成为理论经验,因此,活动体验是整个课程实施的关键。

4、实现课程评价的多维度性。我们通过实践试图探索建立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模拟旅游工作情境中评价、课程结课后问卷调查评价的旅游服务心理综合评价方式,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掌握学生兴趣点,考查学生学习关注度、参与度和表现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通过评价模拟真實旅游工作情境中的任务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灵活运用的程度,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指导更有针对性;在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结课后,给授课学生发放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问卷,以此了解教学实施效果,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总之,我们坚持的是教师评价与朋辈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5、实现课程平台的多位一体化。我们广泛开设各种新路径,实现课程平台的多位一体化:

(1)通过微信课堂答疑讨论,专业性强。授课教师建立班级微信学习群,紧密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和心理动态,并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实时点拨引导,还可以进行答疑讨论,成为课堂外师生交流互动的主阵地,真正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衔接。因其针对性强,保密性好,专业性突出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2)课程资源“一网打尽”,方便自学。教师授课课件电子版本共享给每个学生,他们可以据此自主学习。如有疑问,他们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咨询,授课教师会第一时间作答。此外,通过大学城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上传学习资料,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料共享,例如,我们通过“湖南省职教新干线”云平台建立旅游服务心理案例题库等,学生通过该网站学习更深刻地理解旅游服务程序与心理服务的内涵和特点,探索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协作互动、专题知识与拓展知识互动模式。

(3)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我们结合旅游服务心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高专的要求,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空间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

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通过大量的旅游服务部门实际工作中的经典案例,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微课制作,通过微课、翻转课堂、空间课堂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益民. 基于问题的旅游心理学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06):393.

[2]肖晓莺. 基于PBL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5):264-265

[3]殷菲.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6(6)

基金项目

“本文章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批课改课程《旅游服务心理》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章为国家旅游局2016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MYC20163199。

作者简介

肖晓莺,湖南邵阳人,副教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体验
《牛津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中的异变研究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分析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