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的影响

2018-11-20 10:50卜小伟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卜小伟

摘 要:对于旅游活动而言,其本质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活动与文化交流方式。近些年,随着各国经济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旅游受到了各国人们的普遍欢迎。国际旅游不仅是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不断交流与接触的重要途径,文化差异对于旅游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而之所以会存在文化差异这一现象,是由于各民族处于不同环境和地区,并在社会发展和历史的沉淀下约定俗成的。因此,本文从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交际的差异等视角着手,对跨文化交际中对旅游产生的影响及所引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中西旅游事业得以更好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差异;旅游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娱乐活动,通过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年度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17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29亿之多。这充分表明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他们很喜欢到国外去旅游,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人们也非常愿意到中国来旅游,这正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充分的吸引了境外游客。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能够发现,预计于2020年,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国家之一。以下将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的影响进行具体性的讨论。

一、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旅游的影响分析

价值观念方面的中西文化差异,是对旅游最为有影响的一方面。就我们国家而言,我们传统的哲学观认为“天人合一”,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并要顺从与崇拜大自然。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其哲学观是认为天人相分,即倡导人与自然应该处于对立状态,比较重视个人与自我发展。比如:当某人预设完工作目标后没有达成时,他们不认为这和天命有任何的关联,只是和自我不够拼搏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国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侧重于集体主义,在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时,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要坚持先人后己原则。对于此点而言,中国人在旅游时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以组团的方式到西方国家旅游,西方人在接待中国旅游时,通常会询问中国游客具体的需求是什么,如需要吃些什么与喝些什么时,中国人常会以随便应对,此种回答使得西方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需要提供些什么吃的或喝的。如果有人说想喝橙汁时,其他人就会和他一样也喝橙汁,此时西方人就会觉得他们的想法十分的奇怪,为什么要随波逐流,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就是由于中国人深受群体意识、儒家思想影响造成的,较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人十分内敛与谦逊。所以,此种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导致西方国家对中国游客有误解,再加上中国人在外总是坚持“客随主便”,会使他们更为认同自己原本的看法,即中国人做事情非常没有主见,总是喜欢随波逐流,其实不然,这正是我们十分注重文明礼貌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在坚持的基本道德准则。

其次,中西方人对待隐私的看法也极为不同。比如:中国人都十分的热情好客,当西方旅游来我国旅游时,中国人为了表示友好,与之套近乎,常会习惯性的对其进行不断的关心,在不了解中西方隐私概念不同之时,常会向外国游客问:你来自哪里?你多大年龄了?你结婚了吗?做什么工作的呢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聊天、拉近关系的一种表现,和隐私并没有什么关联。而西方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只有警察在审讯罪犯时才会如此问,这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是十分不尊重人的表现,并且会坚定的认为,我没有必要告诉你这些,这无疑会招致西方游客的反感。中国游客到西方国家进行旅游之时,通常会被称赞衣服十分的漂亮、发型非常的美观等,不会有任何的隐私问题。所以,中西方人们旅游前需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解,这样才能避免旅游时不产生过多的误会。

二、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对旅游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極其的不同,通常而言,中国人喜欢进行感性直觉思维,而西方国家的人们喜欢进行理性逻辑思维,不同思维方式下进行的交流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阻碍。就以中国的文字而言,就体现出极强的直觉思维,如“冰”字就是象形文字,人们利用直观思维看到冰就画出它的形态来表示它;而在英语中冰是“ice”,从此词的形态根本看不出它想要表示的是什么,西方人看到冰就用理性思维来进行拐弯的想,我想要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它。中国人写文章一般都不会直接进入到主题中,而是会在篇幅性的叙述铺垫后,讲出与旅游相关的说明。比如对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景区的描写:中国陕西有一个非常妙的地方,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景点,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皇帝的威严与浩大,还可以在这其中感受到丰富的传统文化,它就是位于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但西方人通常喜欢直入主题的描述,逻辑性强,结构紧凑,并不会进行过多的修辞,这也是他们常对汉语的曲折表达迷惑的重要原因。相同的一个景点,西方人会这样描述:There is a scenic spot called the terracotta army of qin shi huang i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an underground tomb of the ancient emperor,which greatly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汉语一般将主体句放到最后,而英译一般将最主要的信息放于句子的开头,和外国人的逻辑思维习惯完全一致。于日常交流方面而言,中西方人们的表达也和上述的论述观点一致,比如:我去年在北京工作这一表达而言,中国人会将时间和地点状语放于前面,而英语表达方式则不同,会将时间地点和状语放到最后,即I worked in Beijing last year,能感受到对于工作的强调。因此,对于英语国家的旅游文本来说,总是体现出极强的简约、结构严谨、表达直观通俗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十分明确的印象,最不喜欢的就是重复的啰嗦表述。而中文旅游文本一般都侧重于语言的华丽唯美方面,喜欢使其诗情画意盎然,情景相融,体现出了意境美、色彩美、音韵美和情感美。

此差异还体现于对旅游景点的介绍方面。比如:较多西方国家的旅游来中国的著名泰山、黄山、华山等地旅游时,游客都会以不同的语言去表述“天下第一山”的意思,这会使得较多西方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景区都有并列成为第一山的情况呢?此种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西方人会发自内心的认为中国的景点真的很名不副实。其实,我们国家导游所说的天下第一只不过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只为了告诉西方国家游客,这一景点的独特,并不含有任何的指向性标准,这也体现出了西方国家的人非常注重实证性和精确性的思维特点。

三、语言交际方面的差异对旅游的影响分析

即中西方寒暄词的差异。寒暄是中西方国家人们都会进行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并具有较为明确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缩短传播者之间社会距离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强的文化色彩。一般而言,中国人寒暄的重点就在于是否吃饭方面,这是由于我们自古以来都有“民以食为天”的文化導致的,而西方人寒暄的重点就在于天气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如球赛的胜负、谁的衣服漂亮等,中国人虽然也会对这些话题进行寒暄,但是频率却和西方人差距较大,如映射到旅游方面,在结束旅游告别时,中国人会在再见最后再加上改天请你吃饭,有需要帮忙的找我等句子,而西方人则直接说“Good bye、see you again”等,不会加后面那些语言,他们认为那样过于麻烦,如果说了也会期待着哪天吃饭,中国人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就是客气,为了凸显分别时的不舍,几乎不存在实质性的意义。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西方国家的人们都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的旅游,由于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摩擦与冲突。首先,在跨文化旅游之中,交际双方都需要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其次,要坚持入乡随俗、主动适应的基本原则,努力学习对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将旅游地的文化精华融入到自身文化体系中;最后,旅游目的地也应该坚持接纳、吸收跨文化旅游者优秀价值观等的原则,真正使跨文化交际对中西方国家的发展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露涵.论跨文化交际对中国式旅游行为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16(34):249-250.

[2]黄冬梅.跨文化视角下广西涉外旅游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59-61.

[3]李彬. 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组织形式的影响[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4):142-143.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