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靴老爷铜像探析

2018-11-22 01:32
文物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庆云东巴纳西族

云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文物,它是一座乌铜铸造的塑像,高约23厘米,由一个男子单脚站立在莲花座上的造型组成。男子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耳垂肥厚,嘴巴微张,上唇的八字胡尾部曲卷,脑袋两边梳着对称的发髻。他后背一个大葫芦,带子系于胸前,身着及膝衬衣,下摆雕刻花纹,后腰围着装饰有莲花纹饰的围巾,腰带上面镶嵌有圆形的装饰物,外套一件无袖圆领对襟马褂。人物右腿和左手高抬,做舞蹈状,袖子、下摆和腰带随着舞动的身姿自然飘扬,动感十足。看到铜像,脑海里就会不禁浮现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热闹画面。有趣的是,男子只有踏地的左脚穿了长靴,而那只本该在右脚的靴子却不偏不倚顶在他的头上。整个铜像人物造型诙谐风趣,独特奇异,相较于那些讲究高大威严的宗教雕像群,这尊铜像显得尤为与众不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少见与其类似的造像。

顶靴老爷铜像 摄影/邢毅

这件文物1956年入藏云南省博物馆,原供奉于丽江市古城区庆云村靴顶寺内。靴顶寺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是汉传佛教寺庙,现存寺庙为1989年重建,后又经过多次修缮。寺庙小巧玲珑,宁静沧桑,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正南为大殿,东西厢房各三间,北面为两面下楼房,楼下中间一间为大门。大门匾额“靴顶寺”三个大字为孙太初所题。寺内大殿正中悬挂有运使衙知丽江府事朱鸿在光绪十一年八月题写的“保我黎民”四字。除此之外,寺内还悬挂有众多木质楹联,基本上为丽江本土名人所书写,比如周霖胞弟周凡所题“一靴顶天一足踏地,万年独立万户沾恩”,和国相题“嘘气凌云圆光透顶,及时化雨遗爱留靴”等。丽江祭祀纳西族保护神的庙宇,有“北有三多阁,南有靴顶寺”之说,由此可见曾经的靴顶寺在丽江地位之高。

靴顶其实就是顶靴之意,纳西语中有很多这样谓语后置的用法,所以现在博物馆的文物说明牌介绍它为“顶靴老爷”。关于这件文物的“身世”,除了征集时间、地点和尺寸,我们所知甚少。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一小批丽江学者,如周汝城、牛相奎、郭大烈等记录整理了部分关于顶靴老爷的传说故事,虽说不足为据,但也让文物的“今生”更多了些内涵,让我们还得以透过这些传说为文物“圆”一个“前世”。

上古时代,天上有九个太阳和七个月亮,大地干旱,民不聊生。一个名叫桑吉达布鲁的大力士决定帮助人类摆脱苦难。他乘大鹏金翅鸟(一说白马)上天求雨,为民请命,玉皇大帝表现出不屑,桑吉达布鲁怒不可遏,猛踢一脚,靴子甩脱“飞”向上空,幻化成一个葫芦,哗哗向人间送去甘露。雨停后,葫芦变回靴子,从天上落下,正好顶在了桑吉达布鲁的头上。从此,桑吉达布鲁就一直把这只靴子戴在头上。他逝世后,纳西族先民采集玉龙山脉的矿石,并从中提炼出乌金,铸造了他的塑像。后来社会动荡,铜像遗落民间,不知所踪。

至清代道光年间(又说康熙年间),丽江文峰寺(又说福国寺)的大喇嘛在途经玉龙山下干海子时,无意间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地上竟有一块土地裸露在外,上面没有一片雪花,认定此处必有宝物,于是掘开,发现了顶靴老爷铜像。大喇嘛是藏传佛教的活佛,不能将铜像带回本寺庙,于是悄悄带到庆云村的旧庙中,由村中名望较高的五户家长轮流保管看护,只有逢年过节才将其请出供全村祭拜。之后经历了杜文秀起义“乱世十八年”的战火,庆云村惨遭破坏,村民将铜像藏于水中才避免其被毁。

靴顶寺

靴顶寺大门匾额

“保我黎民”牌匾

同治十二年(1873),战乱结束,庆云村村民请了一位鹤庆的风水先生来勘察地形,认为村中有一块地正好是黑龙潭的水与白龙潭的水交汇的祥瑞之地,于是集资修建了现在的靴顶寺,专门用于供奉顶靴老爷。铜像之灵,只要将其置于水中,就会普降甘露。从此每逢干旱,村民就将其请出求雨,每求必应,于是“靴顶”大名传遍丽江,靴顶寺香火旺盛。顶靴老爷甚至超越雨神的范围,成为庆云村村民乃至丽江百姓平日里祭拜祈愿的对象。逢年过节就更热闹了,丽江大东巴、达官显贵、文人名士会和老百姓一起组成壮观的求雨队伍,将铜像放在特制的轿子上请出,从庆云村出发,沿河水逆流而上,穿过上、下八河经古城到达黑龙潭,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这逐渐成为了丽江的一个民俗,持续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

郭大烈、杨世光著的《东巴文化论集》中还记载了一个版本的故事:相传宝山有一位大东巴,名叫格取格巴,他精通经书,法术高明,能够祛病降魔。木土司担心日后无法制伏,于是派人将其暗杀。顶靴老爷就是格取格巴,他在作法时用力过猛,靴子飞出落在头顶。此后东巴抬着铜像游乡祈雨,就会天降甘露。

丽江地处滇川藏过渡交汇的横断山脉,历史上各种势力在这里征战与融合,形成了丽江独具一格的多元文化交汇的格局。对待各种文化,纳西族也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反映在宗教信仰上,就是“信而不笃”。各类宗教在丽江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处,自由繁衍。东巴教的形成壮大就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宗教因素,是多元宗教文化交融的典型,例如东巴教《神路图》分天界、人间、地狱三卷所体现出的宇宙观与苯教中把宇宙划分为天、地、地下相似,再如东巴教与藏传佛教中的一些法器是通用的,东巴与喇嘛常一同为民众做法事。顶靴老爷铜像,作为东巴教的神祇造像,就是多元宗教文化交融的一个很好的实证:人物站立在莲花宝座上,镶嵌着装饰的腰带、厚重的氆氇长靴、长长的袍袖是典型的藏族打扮,似锅庄舞的动作更透露出浓郁的藏族风情,但只留脑袋两侧一撮头发的造型又仿佛有一些蒙古族髡发的影子。

随着文物被征集,顶靴老爷的故事和祈雨的风俗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笔者向丽江同龄的朋友提起关于顶靴老爷的故事,大家几乎都表示从未听过,只有少数几人说知道丽江有一个靴顶寺,这不得不说是纳西族的遗憾。昔日在纳西人民心目中何等重要的神灵,如今却成为摆放在众多明清时期工艺品中间不太起眼的雕塑。

顶靴老爷铜像及其背后的故事表现出的纳西人民战天斗地、勇于与自然抗争的大无畏精神,与东巴教自然崇拜中感恩自然、善待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一同构成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族群理念,是纳西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纳西族就是以这样一个个的文化符号为根基才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个体存在着,所以对于纳西族来说,顶靴老爷和关于他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

[1]本文文物背景故事资料来源于:a.网络;b.纳西学者口述;c.周汝城口述,王思宁、牛相奎、阿华记录整理:《靴顶力士》,《华夏地理》1983年第2期;d.系舟:《靴顶老爷”及其他》,《云南文物》第25期;e.郭大烈、杨世光:《东巴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最后经笔者整理归纳,并无直接引用。

猜你喜欢
庆云东巴纳西族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石庆云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探寻东巴源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