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演 诗韵打开的方式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诵读教学为例

2018-11-28 04:30沈乃平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读法逗号儿童诗

沈乃平

(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浙江慈溪 315300)

引 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一教学目标如同导航仪,指引我们在儿童诗教学中,以诵读为本,读出节奏和韵味,感悟诗文大意,获得情感体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对于诵读诗歌,有时教师通过朗读技巧来推动,有时强势出击:一首诗只有一种读法,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教师得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移情、体验,让他们的心灵与感受和诗人契合,让他们发现诵读儿童诗实际上是在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世界。如何在《青蛙写诗》一课中,有效地开展诵读教学呢?笔者实践了以下两大策略:

一、读,读得有滋有味

《青蛙写诗》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儿童诗,蕴藏着一个儿童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还充满了童真童趣。这样一份材料极其适合学生诵读,在阶梯式层层推进的朗读中,读出诗歌的韵味,读出诗歌的情趣,读出诗歌的滋味[1]。

1.只有一种读法,教师强势出击

在读诗歌时,教师生怕学生不能很好地读出诗歌韵味,往往以自己的朗读代替学生的朗读,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一首诗只有一种读法,就不能读出儿童诗所带来的特有的童真童趣。

出示诗歌《青蛙写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整首诗读下来。这样单一的朗读,不能把诗中动物的样子以及它们的心情很好地表达出来,童话诗中的童真童趣也不能很好地凸显出来。自然,童诗的韵味、情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2.鼓励多种读法,学生读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多元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1)创设情境,引出小诗。有一天,天空飘起雨来,还唱起歌来,听——淅沥沥,沙啦啦。(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跟我一起读:淅沥沥,沙啦啦(师示范读,生跟读师生合作读)。雨点儿落下来了,读准“雨点儿”,出示“点”。雨也落到了这个字宝宝上。有几颗水珠?它的名字就叫“四点底”(齐读),再读“雨点儿”。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朗读第一小节(抽生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2)读通小诗,读懂小诗。

听到小青蛙要作诗,瞧瞧谁来帮忙啦,请三位小朋友读一读2、3、4小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圈一圈。指生回答,课件里随机圈出“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多元朗读,读出个性。

读正确,抽生读第二自然段,随机点评。读明白,小蝌蚪,你想帮什么忙呀?(课件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原来这句话藏着答案呢,我们就把它画下来,板贴逗号字卡和图片。读生动,个性化朗读,读出情趣。请一生朗读第二小节“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把“游过来”读得特别慢。

师:你为什么要把“游过来”读得这么慢呀?生1:我在读时想到了那只小蝌蚪在悠闲地游呢!于是,我就读得慢悠悠的。师:原来,想象着小蝌蚪当时的心情就可以把游的速度读出来呀,真是好办法。谁再来试一试?生2:(把“游过来”读得特别快)我想小蝌蚪都急着想当小逗号呢,于是,我把“游过来”读得特别快。师:同是一个“游”字,我们可以读得慢悠悠的,那是一只悠闲自得的小蝌蚪;也可以读得急匆匆的,那是一只心急火燎的小蝌蚪。小朋友们,我们可以有自己特有的理解,读出不一样的小蝌蚪。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小蝌蚪说的一句话? 生3:(把“我要”读得特别重)我觉得小蝌蚪挺能干,挺自豪的。生4:我觉得小蝌蚪和小逗号长得特别像,于是,我把“小逗号”读得特别突出,需要强调。师:同样一句话,两位同学这样的朗读都是可以的,用不同的朗读读出了各自对诗歌的理解。

以朗读第二小节的方法,自主学习朗读三四两小节,同桌合作练读,展示读。

通过自主学习、同桌合作朗读,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了诗歌的韵味,这是多元朗读所特有的魅力。同时,这样的诵读是学生自主的,是有梯度的,是富有挑战性的,自然也是非常有效的。诗歌诵读不只是一种读法,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有多种读法,从“单一”到“多元”,从而读出个性,读出诗韵。

二、演,演得有声有色

1.演,只是觉得好玩

《青蛙写诗》属于童话诗,适合演一演。学生天生是诗人,还是天生的演员。当学生第一次听到儿童诗能演时,他们就觉得特别好奇、好玩,都迫不及待地想演起来。在没有任何提示下,孩子们原生态地演这首诗歌,虽然戴上了头饰,但演的时候是游离于角色的,根本就没有沉入文本,诗意不明,更不用说演出诗韵了。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一阵热闹过去,学生获得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演而演,这种“演”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2.演,演出诗的情趣

有些孩子很想演好,却不知道该怎么演。这时,教师就要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配上动作,带上表情,发挥想象,就可以把小诗演生动了,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按照刚才方法去自主学习演一演下面两处。

(1)学生在想象中构建画面。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中的一群“小蝌蚪”,它们正游过来了,你们也试着做一做动作。(生纷纷双手合并当作蝌蚪的尾巴)师:演,就是要配上动作!你们看,小蝌蚪就这样游啊游,嘴里还会说着什么呢?生1:我要当个小逗号。(笑呵呵地说)生2:我要当个小逗号。(声音响亮地说)师:一个个都是小演员。演,把人物的话说出来时,还要带上表情,就更生动了。小蝌蚪说着是怎么想的呢?生3: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我要给您帮帮忙,我要当个小逗号。生4:我也要来帮忙,我也要当个小逗号。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把小蝌蚪心里想的都给说出来了,相信一定会演得越来越好。

(2)运用画面演出特有的情趣。 “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画面已经产生了,此刻就可以演一演了。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要演一演“水泡泡”和“一串水珠”了,请同桌合作着演一演,注意用上刚才的三大“法宝”。(生纷纷合作演一演,师随机指导)师:请一组同桌上台展示演一演,其余同学当小评委,三大“法宝”用上了吗?演得怎么样?生1:我觉得王艺演的时候能配上动作,这个水泡泡特别可爱。生2:我觉得叶瀚阳演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特别热心。生3:我觉得佳钰演的时候,还用上了自己的话,太精彩了!

……

演的同学,演得有声有色;评的同学,评得头头是道。就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和点评中,慢慢地学会了演儿童诗,并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结 语

读一读,演一演,儿童诗,让孩子们经历了一次诗意的旅行,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喜爱,从而了解童话诗的特点,感受童话诗独特的意蕴美。从“读诗”到“演诗”,从“宏观”到“微观”,这两种诵读策略贯穿于整首诗的诵读过程,有效地推进了诵读,从而读出儿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亚敏.例谈低年级现代诗歌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5,(11):41-42.

猜你喜欢
读法逗号儿童诗
教案《创作儿童诗》
“0”的读法和要领
逗号
答案大放送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逗号里的奥秘
自傲的逗号
怎样读零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
注音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