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推进 建构探究式数学课堂

2018-11-28 04:30刘雅鹂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被除数小数点小数

刘雅鹂

(福建省安溪县金谷中心学校金山小学,福建泉州 362403)

引 言

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是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首先应当做到自己主动学习,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班互动的方式,再深入探讨、交流、质疑、解惑,从而达到全班共享知识的目的[1]。

一、精心自学,标出疑问

在教学时,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我们应当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们有必要使其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这也完全符合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需要静下心来,带着问题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在数学课本上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有时间限制的前提下,确保学生思维的高度紧张,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学习效率。

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会在多媒体上提示自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进而找出答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我也会提供帮助。我告诉学生,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整数的除法,并且要注意小数点的移位法则。比如2.84÷2,能够将它转化为284÷2,得到141,然后就要注意小数点的问题。2.84有两位小数,2为整数,284÷2得到的141就要有两位小数。就这样,通过自己学习,进行探究,再加上我的指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仅仅经过自学,还是容易出错,主要是小数点的问题。因此,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我还经常提醒他们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重点听讲。

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充分发挥个人的特点,最后教师去解决学生的疑问,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

二、小组交流,有效讨论

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下,我们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组交流讨论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学习小组中,首先要均衡分组,并确定好小组长,由组长带领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培训好小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反馈的作用。教师应该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精神,让有效的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小组成员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小组长负责开展组内讨论,对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全面掌控,保证有效讨论,并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让学生来教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这对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很有帮助。

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要求学生自学之后在班级内进行讲解。其中有个小组的讲解如下:他们拿出了一个长和宽分别是5cm和4cm的长方形和一个底和高也是5cm和4cm的平行四边形,让其他学生用纸先去剪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对这两个图形进行剪切,需要剪切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学生在一起讨论,提出了许多裁剪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边都能成为三角形的底。之后,我让学生去思考最终裁剪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一起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每个人都会接受到不同思考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小组讨论的作用发挥出来。自学探究的结果很好,经过我的点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节的内容。

三、主动交流,碰撞思维

探究式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便是让学生学会主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要把自己组的讨论意见以及讨论过程充分展示交流,其他同学可以对此提出疑问和建议,双方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而且轮流上台展示还能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有益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的进步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品格。

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在学生自学之后,我让学生讲解一下其对小数除法运算法则的理解。学生以3.2÷4=0.8和2÷0.4=5作为例子,说:“我理解为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是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的,4为整数,那么得到的商的小数点就和被除数一样。0.4有一位小数,那么得到的商的小数位数就不能和被除数一样。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比如20÷4=5,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要大,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比如57.4÷24,商为2.2,而不是2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检验其自学探究成果,更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多元展示,提升素养

对于探究式教学,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注重展示形式的多元化。学生在之前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学生足够丰富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成就感并增强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问一答来加快课堂的节奏感,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极大提升,其成绩也自然会水涨船高。

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教学方案,然后择优贴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对于认识小数点的问题,学生写道:“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比如1.2、0.003。”下面就是各样的除法法则,比如学生设计的是让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让其他学生探究商的变化,题目是:“56280÷280=?”接下来是探究算理,归纳法则;然后是展开练习,深化认识;最后是“回顾总结”环节,学生给出的是填空的形式,比如“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移动( ),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 )用0补足”。看到学生这样的设计,我感到他们真的在课下花费了很多精力,探究自学的效果很好。

结 语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必须要遵循“实践第一”,逐渐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学习、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得到了大幅度的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潜能发挥和持续发展的科学化模式,让教师的高效点拨发挥得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 李连民.对于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热的冷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11):71-72.

猜你喜欢
被除数小数点小数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求被除数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算算被除数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