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11-28 08:25陈小霞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课文

陈小霞

(江西省余干县古埠小学,江西 余干 335100)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简称学科渗透)是指在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积极措施。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同时,也指出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那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各学科的内容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学,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还是艺术体育类课程,尽管它们自身都有特定的、不可互相置换的认知内容,但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资源。比如语文学科里的《荷花》、《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就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感;《挑山工》、《我的战友邱少云》、《群鸟学艺》等课文可进行不怕困难、锤炼意志的教育;《小木船》、《会摇尾巴的狼》、《一个苹果》等课文可进行交往、合作方面的教育;《童第周》、《陶罐和铁罐》、《雷锋日记二则》等课文可进行自我意识方面的教育。美术、音乐学科可以冶性情,提高审美感。数学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等品德。地理学科整个教材体系从了解家乡开始,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如人口、资源等自然状况,经济、文化等人文状况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起来,又使他们懂得了尊重自然、关爱环境,遵循客观规律,促进人地和谐共生的道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过程也可以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渗透。教学过程涉及课堂秩序的建立、课堂活动组织与反馈、课堂中的表扬与惩罚、课堂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等诸多方面。无数的教育实践已证实,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教师能否使用恰当的策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扬与鼓励。要尊重、理解、鼓励学生,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各种心理品质才会在其自我积极参与中产生和形成,才能通过自身的活动、实践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要求老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良好师德修养,乐于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者要求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文章字里行间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对学生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还要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及灵活的组织教学的技能,教法手段应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科课文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背课文的小偷
“超学科”来啦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