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议、思、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8-11-28 08:25杨财锋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公共场所规则

杨财锋

(深圳市宝安区道德与法治兼职教研员,广东 深圳 518000)

关键字:演;议;思;行

一、活动——演

演,就是情境再现。情境再现可以是视频、图片播放再现,也可以是模拟现场表演。如: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切身感受,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目的。

《我们小点声》上课前,我分别对班里不同小组布置动静不一的任务,有背诵古诗接龙的,有成语接龙的,有对歌的,也有数学计算比赛的,有听写生字词的等等。在规定的比较少量的时间里,有的组就完不成任务,这时他们有话说了:我们被干扰了。简简单单的一个情境再现,学生自自然然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了。

二、活动——议

议是针对发现并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议的目的就是去探究被干扰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说演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议就是深入探究问题,开始寻求解决问的方式方法了。简单的议一议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议要分层次,站在不同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我哪里错了吗?我该怎么办?

在这个环节我们就要注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是不是声音过大而干扰到旁边的小组,各组之间有没有什么反应,用课堂生成的素材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

结论板书成:

在(教室里)不能(太大声),因为(教室)是学习的(公共场所),我们在公共学习场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三、活动——思

思,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要思考公共场所除了教室还有哪些场所。如地铁上,酒店里,餐厅,图书馆等等。第二阶段是根据学生提到的这些公共场所制定出自己认为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为了思考周全,涉及面广,建议在学生提出不同的公共场所后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合理安排每个小组重点讨论一种公共场所的规则。待小组汇报后由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最后以“顾客就餐须知”,“乘车须知”等形式呈现各组成果。

在(教室里)不能(太大声),因为(教室)是(学习)的公共场所。

在( )不能( ),因为( )是( )的公共场所。

在( )不能( ),因为( )是( )的公共场所。

在( )不能( ),因为( )是( )的公共场所。

有条件的鼓励课后访问相关单位进行完善确认(可作为课后社会实践作业,这本身也是行动的开始)。

四、活动——行

行就是践行遵守,做个守规则的人。行动从两个方面实施,一个是制作警示标志,第二是落实在生活之中。

警示标志的创意制作,是一项很有想象力的作业,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是创意的生活的具体体现。警示标志的制作根据课堂时间来确定完成度,完不成的可以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完成。这不仅仅是一份学生作业,我们更希望借助小手来拉动大手,在完成警示标志制作的过程提升家长素质,并借助家长之力,把标志设计得更美观有创意,及时带领孩子把成果装贴在家里、书房、父母工作的场所。

了解规则,就应该在行动中遵守规则,只有把规则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我们的第一目的才算达到。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二年级学生,忘记是很正常的的事,言行不一也是很正常的事。为了加深影响,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某些具体环境进行情境再现的演练或是非判断。例如以图片形式做一些判断题,以视频形式出示场景,让学生在争辩中明辫。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讨论、搜集信息、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等。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以层层递进的活动为主线,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到指导规范言行,就是一次简短的社会实践,就是一次规则意识的提升,我们也就算取得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了。

演、议、思、行四步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中低年级规则类道德与法治课,模式不是不可以突破的,笔者的目的就是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更多的关注,起到抛转引玉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公共场所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让规则不规则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