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11-28 08:25张冬梅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核心信息技术

张冬梅

(重庆市垫江县实验小学 重庆 408300)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谈谈利用教学模式的优化来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几个侧重点。

一、注重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大,则学生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都有着很浓的兴趣和积极性,当他们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时,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比如在教学EXCEL这一板块内容时,我会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获班级成绩分析设计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让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注重教法选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性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同样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根据不同教材、教学内容,因“学”定教、因“人”定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因材施教,既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三、注重练习巩固,提升学生探索创造性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的操作知识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通过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配合,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体验,通过学生的不断练习,实际操作,完成相应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四、注重评价激励,锻炼学生自我调整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的复杂性,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特别是一些学困生,要注重其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偶尔也会对他提出更多的期望,让其有进步的动力和空间,培养其承受挫折和不断进取的优良品格,不断自我完善,无形中促进了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适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从而挖掘学生潜能,以便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核心信息技术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