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源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问题探析
——以Y学院为例

2018-11-28 08:1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源入学适应性

李 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农业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独立的基础,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这也是农业职业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Y学院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本文以Y学院新生生源为例,针对2017级4426名新生生源基本情况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943份。

一、Y学院新生生源情况分析

(一)生源类型

高职院校生源类型是在参照教育部等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基础上,依据学院办学理念、发展定位以及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类型的需求等多项指标要求,最终采取的几种不同录取方式。

依据Y学院录取新生的渠道,将生源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型:

第一,高考。考生通过普通高中三年系统化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学习基础。2017年,有31.7%的新生以此类方式被Y学院录取。

第二,自主单招。考生参加高职院校独立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结合高、中学水平考试成绩,加以职业技能测试等相关考核内容。Y学院五年制大专单独招生考试,吸引了大批中学毕业生,是Y学院所有录取入学中新生最多的入学方式。2017年,有39.2%的新生通过自主单招形式进入Y学院学习。

第三,对口单招。教育部门从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有计划地选择部分专业,对希望继续深造的中职学生进行对口专业考试,考生通过此类考试即可入学。2017年,Y学院对园林园艺等13个专业进行对口单招考试,其中此类考生占新生总数约16.8%。

第四,注册入学。主要针对未被统招批次录取且取得全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成绩(等级无要求)的普通高考生,具有由县级或县级以上招办和卫生部门组织实施的高考体检证明等相关材料,即可注册入学。2017年,Y学院有11.4%的新生由此类入学方式进入该校学习。

(二)生源结构

Y学院2017级新生性别结构较为合理,女生相对多出3.2个百分比;年龄多集中于17-20岁,大多为参加完中考或高考的学生群体;乡、镇生源比例远远大于城市生源比例,来自乡、镇的学生为69.4%;来自县级的学生为19.4%,占据全部生源数量的88.8%。可见,农业高职院校新生生源地普遍集中于县级及乡镇等欠发达地区(详见表1)。

表1 Y学院2017级新生生源结构

其中涉及父母文化程度等调查问题,笔者发现Y学院新生父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46.3%,初中文化水平达23.9%,母亲整体文化程度相对父亲更低,有58.4%的新生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具体问及部分学生甚至表示母亲基本不识字。这一现象总体表明,农业职业院校新生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家庭对教育的忽视。

二、不同生源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表现

由于新生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多元化智能水平和入学前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类型生源的新生表现出差异化和分层的特点。

高考入学的学生大多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等多种原因选择农业高职院校就读,这部分学生初期有一定学业落差感,存在自信心不足现象,但经历高中三年系统的学科学习,学习态度明确,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新生教育初期结束后在学业上能够有很好的适应表现,但在自理生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障碍;通过自主单招进入学院的新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难调动,不够主动自觉,对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具体要求完成率欠佳,存在纪律性不强、集体感薄弱等适应性障碍;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学院学习的新生入学前首先就已经选择好所学专业,拥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自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强;通过注册入学进入学院的新生大多来自中职学校,已受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目标明确,且有部分是整个中职学校的全班学生同时入学,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优势,心理适应能力较强。

性别上,男生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人际交往能力较强,能够和其他同学较为和睦相处,部分女生不愿与同学进行交往,出现少言语、独自行动现象,但在纪律遵守、学习适应、生活自理方面相对男生而言存在一定优势;年龄差异上,19-20周岁的新生整体入学适应性教育效果较好,这部分学生多为高中毕业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好,在学习适应性上优势明显,16周岁左右学生初次离开父母在生活适应性上存在困难,不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家庭所在地上,来自地级市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普遍高于来自县级以及乡镇的学生,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为细小的劣势,部分城市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存在一定的自私现象,与宿舍其他新生交往存在不和睦现象;大部分来自县级尤其是乡镇的新生学习主动性较强,但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环境。

三、对策建议

(一)合理规划入学教育时间

针对不同生源类型以及性别等基本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入学教育时间。针对农业高职学院根据自主单招入学考试以及录取时间,提前建立意向考生报名咨询专题网站以及QQ、微信群,使这部分学生提前了解报考学院的基本情况。针对专业设置以及校园建设等相关信息进行及时讲解,考试通过现场报名录取的学生,建议其在校园进行参观。组建大二、大三的学生志愿者进行组织带领,帮助这部分学生提前适应校园环境。对县级以及乡镇生源新生延长入学适应性教育时间,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甚至是就读全时段进行具体适应性教育,必要时在第二学期再次进行针对性问卷调查,具象化其在入学适应性教育过程的困难,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针对女生以及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心理咨询帮助上的倾斜,建立阳光积极的入学心态。

(二)充足入学教育师资力量

农业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教师主导力量为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以及班主任教师,但这部分教师有教学以及行政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入学教育过程中。因此,建议各农业高职院校充足教师队伍,并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心理教育队伍、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组建农村户籍教师队伍,对乡镇生源新生进行同理性适应性教育,帮助其树立自信,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高考入学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应由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主力,进行职业启蒙,树立职业理想。专业教师队伍主要对对口单招入学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其充实专业理论基础,优化基本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同时,邀请行业精英企业资深工人走进校园,进行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讲解,帮助自主单招入学新生建立专业认同感。

(三)优化入学教育内容形式

在专业内容介绍上,由于高考入学新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应进行详细的专业介绍,辅助各所学专业历史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资格证书要求等教育内容,而对口单招入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所读专业有一定了解,应更突出专业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在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教育内容上,县级以及乡镇生源学生自理能力较好,但要鼓励其多参加社团以及迎新晚会等校园活动,增加交际活跃性;对已有中职学校学习经历的新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就可以适量减少精力,多加以遵守学校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在实训实践教育内容上,应多加强对高考入学的新生女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对乡镇生源新生给予较为频繁的实训室参观,多熟悉教学设备,以加快专业学习的适应进程。

猜你喜欢
生源入学适应性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入学面试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