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习型教学组织构建的研究

2018-11-28 08:14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民办高校

吴 珂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关乎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教学质量一直是办学单位以及教育管理部门持续关注的重点内容。各类型、各层次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与此同时,近年来学者也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层面看,教学质量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尤其是在教学改革方面,各高校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改革方式不断创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教学改革是否能够帮助高校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进而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基础在教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学习与成长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在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要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组织,构建学习型教学组织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最早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来,他指出:“从长远来看,组织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富有团队精神的、不断进步的组织”。与此同时,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可以发现持续有效的学习能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和非学习型组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型教学组织就是建立在这种学习型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团队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模型

彼得·圣吉教授以五项修炼技术为基础,构建了学习型组织模型,具体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部分。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是基础,自我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是向上张力,系统思考是核心。五项修炼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五项修炼之间的关系

二、民办高校学习型教学组织建设的基础情况调查

要剖析民办高校学习型教学组织构建的障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情况。文章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教师为调查对象,2017年11月1日—11月30日在网上对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的意愿、态度及制约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同时,为了获得充分的信息,还运用访谈法分别对三所院校的2-3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一)民办高校师资特点

教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推动者,了解民办高校的教师特点有助于认识学习型教学组织构建的难点。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教师特点有三:(1)以女性为主,占到70%以上;(2)年轻化,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其次是25-30岁;(3)职称以讲师为主,学历以研究生为主。授课教师的这三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年轻女性教师的家庭事务居多,精力相对比较分散,所处的家庭周期使得她们难以在教学上投入较为充分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相对年轻,思维比较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质量目前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72.7%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27.3%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可知,各民办高校都认识到了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在重视程度方面有一定差异。通过访谈也了解到,由于科研工作也是高校工作的重点,科研成果对高校发展作用突出,所以学校并不能够在教学方面完全投入,这也是大部分老师之所以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并没有完全重视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原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在职称晋升时,科研工作的好坏比教学工作更加重要,这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视程度不足。从教师对自我教学的评价情况来看,认为自己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仅有18%,8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仅仅是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可见,大部分教师从内心认为自己的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通过访谈了解到各高校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如举办教学比赛、利用教研室活动开展磨课、组织教师参加微课和慕课的培训或者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日常加强对教师的听评课等,不同的民办院校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侧重点不同。但无论是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来看,还是从教师参与教师改革的范围来看,高校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学校在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措施,仅仅能够促进少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提升。

(三)教师参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意愿和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64%的被调查教师都认为提升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36%的教师认为有必要),97%的教师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改革活动,55%的教师“非常愿意”为获得高层次的教学质量努力(45%表示愿意),100%的教师表示愿意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断学习。从这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都认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愿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付出努力,但愿意付出努力的程度存在差异。相对矛盾的是,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时,教师实际参与情况却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自己职称晋升没有太大帮助,对于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不能起到较大的改善作用,同时加上日常工作较忙、教学工作量较大,很多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不足。

三、民办高校学习型教学组织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团队学习的氛围尚未形成

要提升教学质量,单纯依靠任课教师的力量并不可行,加上教学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工程,这就迫切需要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学习氛围的营造影响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和贡献。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教师认为自己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协作者,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研习方面,二是技术支持方面。无论是同专业还是跨专业都缺乏合作,教师从教学质量提升角度进行共同学习的氛围还尚未形成。

(二)改善心智模式的驱动力不足

心智模式影响人们的观察、思想和行动,与环境相适应的心智模式能够推动个人与组织的高效运作,学习型教学组织的建设需要参与者心智模式的改变,这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省、学习、创新和变革的过程。所以,心智模式的改善需要参与者解放思想、打开内心世界、挑战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但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将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归结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管理体制等外部因素,很少有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模式等进行反思。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保持自己固定的教学工作过程,缺乏创新型的思维与改革的决心。无论是教师的内在驱动力还是学校能够提供的外在驱动力,都不足以促使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固有思维进行思考进而作出改变。

(三)提升教学质量的共同愿景缺乏

共同愿景是大家真正承诺投身的愿景,对于教学质量而言,则应是根植于组织内在的共同期待。为了实现这种共同期待,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层次不同,60.6%的教师认为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的职责,24.2%的教师认为是教师价值的体现,15.2%的教师认为是追求超越自我的一种体现。教师对教学方面未来要实现的蓝图认识不一,这也就是共同愿景的缺失。共同愿景缺乏就很难激发奉献和承诺,教师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也很难朝着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行动。尤其是在目前高校科研比教学更加重要的绩效导向下,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必然有差异,甚至可能会放弃在教学方面的努力。

(四)超越自我的激励性措施不充分

通过观察民办教师的教学工作状态,发现教师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等)还比较少,提升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提升与自身的职称晋升、工资提升等直接利益关联度不大,虽然一些学校为激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努力,制定了一些奖励性措施,如对于获批的教研项目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获得教学比赛名次的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但由于奖励措施吸引力不足,其作用范围非常有限,并且缺乏长效激励效果。

四、民办高校学习型教学组织构建的对策

(一)多途径加强团队学习的效果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共享。团队学习依赖于交谈,交谈中的冲突会影响团队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一些策略的使用。首先,要构建团队的学习愿景和目标,并使每一位成员理解,避免交谈过程中为了实现个人成功而出现的冲突;其次,要制定团队学习的规章制度,保证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及时参与团队的学习活动;再次,团队学习应有基层领导的参与,以便起到榜样、协调团队的冲突、给予鼓励等作用;最后,团队学习的方式应多样化,除了围绕学习目标的深度会谈之外,还可以有提升团队凝聚力的交流会,使团队保持持续向上的学习动力。最终要通过团队学习形成大范围学习氛围,促进组织创新和变革。

(二)多方法建立深度交流的反思型文化

反思型文化是心智模式修炼的基石,同时也是深层聆听和真正交流的第一步。要建立反思型文化,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其次要进行全员反思,反思型文化的形成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工作者都要进行反思,从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出发,了解目前教学工作开展的矛盾,加强管理层和教师层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彼此信任和支持的亲密关系;最后要定期开展反思型文化活动,引导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分析存在的不足,激发教师业务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多措施建设和推广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中结晶浮现出来的,因此要建立教学共同愿景,就应不断激励组织成员去开发个人愿景。要实现共同愿景的建设,首先组织应打破惯常思维,避免“指令式愿景”,不论愿景的来源是组织的哪一层级,但最终都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和员工的个人愿景结合起来;其次是基层教学组织的管理者应通过沟通和分享的方式鼓励教师分享各自在教学方面愿景,通过反复实施这一活动形成教学愿景氛围;最后要将共同提升教学质量的愿景根植于学校的发展理念、目标和使命以及核心价值,从各个层面做出承诺并付出与之一致的行动。与此同时,组织在推进愿景过程中,还应做出有利于愿景建立的承诺。

(四)多方面给予激励性和保障性措施

激励性和保障性措施的设立是推动学习型教学组织建立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产生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与挑战性的基础。一方面,学校应改革学校的聘用制度,打破单纯凭职称进行聘任的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绩效挂钩,并体现出明显的差异,以此改变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提高教师对教学质量工作的认识;同时还应当给予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学质量成果的标准,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引导全体教师在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提供教师投入教学的必备条件:一是要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设定科学的教学工作量,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教师在日常琐碎杂事方面的时间投入,保证青年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教学研究;二是要提供教学服务平台,主要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帮助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想法变为现实;三是要提供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演练的便利条件,如设立工作坊、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四是建立师生沟通的畅通的渠道,便于教学信息的双向反馈。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对于缺乏资源优势的民办院校更是如此,构建学习型教学组织能够实现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目前,民办高校的学习型教学组织建设还很不充分,存在较多的障碍。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建设能够提升组织学习能力的组织文化,以此为基础,建设学习型教学组织,并进行修炼,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民办高校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