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基层驻村干部帮扶工作的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8-11-28 08:14曹永康汪茂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工作队驻村

王 琳,曹永康,汪茂文

(1.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对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的方针,安徽省政府采取党员干部驻村帮扶的政策积极响应,建设“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六有目标”的安徽特色农村社区。经过3-4年的党员干部驻村工作的努力,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如何?党员干部引领、帮助基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又如何?这些都需要验证。

目前,国内对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驻村干部的研究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其工作内容的丰富、工作方式的改革以及成员结构分布的分析和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等。但以上的研究重点大都停留在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驻村干部工作的表层面研究,对驻村干部的工作内涵功能发掘的研究领域较少。本研究在随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田野调查中的驻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各社会群体的反馈进行总结分析,探索“驻村党员干部”“基层党建组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因果关系,并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揭示驻村干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整体结构中的强功能与弱功能,为驻村干部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安徽省农村驻村干部帮扶工作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驻村干部帮扶工作的现状,课题在研究过程首先对安徽省南部、中部、北部、东部、西部,分别随机抽取7个市;然后从中分别随机抽取了黄山市徽州区、安庆市太湖县、合肥市长丰县、六安市金寨县、六安市霍邱县、马鞍山市当涂县、淮南凤台县、阜阳市阜南县、阜阳市颍上县9个县;然后又从每个县分别随机抽取了三个镇;最后从每个镇随机抽取了2个村,总计54个行政村作为调查样本点。最终,得到有效调研问卷共1313份,其中,乡镇干部21份;村书记42份、村民党员400份、普通村民850份,从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样本数据对安徽省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驻村干部工作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效度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驻村工作队工作内容的概况

安徽省农村基层驻村工作队工作基本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年度工作计划、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基本帮扶政策宣传三大块。2018年度的村级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方面,有100%的受访村党组织的干部都表示驻村工作队已经制定。关于定期向乡镇汇报贫困工作情况的驻村干部都能够做到定期向乡镇党组织汇报扶贫工作情况。驻村工作队在宣传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措施方面,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方针政策同样能够做到100%落实。

(二)驻村工作队工作的效度概况

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工作效度是对驻村干部工作考察的主要内容,安徽省农村基层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效度如表2所示,大部分被访村民认为驻村工作队在引导村民发展时还是起到了作用。其中,49.9%被访村民认为驻村工作队在引导村民发展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38.7%被访村民认为驻村工作队在引导村民发展时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8.6%被访村民认为驻村工作队在引导村民发展时起到的作用一般。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对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地发挥了驻村干部对于村民发展应有的引导作用,得到94.4%受访村民的认可。在组织和动员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方面,有87.3%的受访村民认为驻村工作队组织和动员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方面起到了作用。驻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时表现的态度,71.5%的受访村民认为驻村工作队表现得非常好,能够有效解决村民面临的各项难题。

表1 驻村工作队工作内容概况

二、安徽省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表现的主要评价

农村社会的各类群体对驻村干部的评价和工作反馈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的同时,课题组的调查也通过入户访谈和现场参与观察,跟随村干部参与观察邻里纠纷协调等与村庄治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了解村级党组织与驻村干部在公共事务中的行动力以及整体运作过程中各类村民群体对他们工作的评价。

村党组织是农村基层政权的坚固堡垒,而驻村党员干部工作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先锋队,使它充分发挥激励工作人员、关怀支部病弱成员、帮扶贫困村民的领头作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开展的强大推动力和良好延续的有力保证。从表3数据可以发现,安徽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驻村党员干部的帮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积极表现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94.2%的被访村民认为驻村干部工作队的工作成绩非常好。

驻村工作队对于村民的日常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获得关于对驻村工作队整体服务效果的满意度,对安徽省基层的不同群体进行采访,其结果如表4所示。超过80%的受访村书记和乡镇干部对于驻村干部的整体服务效果比较满意,而在受访的普通村民中有68.7%的人对驻村干部和工作队的整体服务非常满意。

表2 驻村工作队工作效度

三、安徽省农村驻村干部帮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驻村党员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结构中的一部分,相对其他党员干部与党员,其在农村本土社会行动系统中承担更为特色的角色。本次研究对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过程中发现,驻村党员干部在农村社会治理与发展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其角色定位的摇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驻村党员干部与村两委工作关系。本次调研结果虽然显示村干部、普通村民以及乡镇干部对驻村党员干部与村两委的关系整体上较为融洽,但是其三者之间具体融洽程度的评价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村干部对驻村党员干部与村两委关系的评价相比其他两个受访群体而言存在较低的情况。其原因是:驻村党员与村两委干部以及工作人员的关系特殊。首先驻村党员干部的人事关系不在该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其次在具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两者并不是同部门上下级从属关于,也并不是同级不同部门关系。这造成了驻村党员干部与村两委在具体工作中职权划分不清问题与帮扶工作中主导权不不明确现象,同时也阻碍了驻村党员干部与村两委在帮扶工作中人员配置与物力资源最合理化应用。

第二,驻村党员干部与普通村民关系。驻村党员干部除了与村两委关系中角色定位难以外,与帮扶村的普通村民的关系中角色定位同样摇摆不定。首先,驻村党员干部是上级党组织部门下派到帮扶村党组织的工作人员,其与该村的村民不存在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同时,普通村民普遍存在对驻村党员干部工作“重经济、轻党建”误解的情况,即驻村党员干部的帮扶对象仅为贫困村民,帮扶工作内容仅为扶贫致富。因此,在具体村级公共活动中,驻村党员干部对普通村民的工作开展多以宣传、引导为主,很难发挥领导主体的作用。

四、结论

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考量,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与驻村帮扶干部工作队作为社会行动的子系统,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与达成需要社会行动系统中“目的达成”“适应”“整合”“模式维护”四个功能的支持。“目的达成”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需求,达到服务农村居民的目的;“适应”即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的基层党组织与驻村帮扶干部需要从传统党组织建设理念向新时代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念转变,作为农村社会治理客体的党建活动内容、开展方式、延续形式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整合”即农村发展体系的构建在农村本土资源、中央政策扶持和政府多方面部门参与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与整合专业社工机构、公益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名人等社会力量;“模式维护”即实现农村治理与发展模式的常态化与反哺农村社会整体。

表3 驻村干部工作队伍表现评价

表4 各个群体对驻村工作队工作评价

(一)驻村党员干部的功能内涵分析

安徽省驻村干部的强功能分析,在社会结构的强功能方面,安徽省基层驻村干部在农村发展模式构建中主要表现为驻村干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参与主要力量的引导作用。全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建设的背景下,现阶段的安徽省基层党组织主导模式的农村社会治理与发展体系的构建中驻村党员干部依然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推动与落实的主体之一。安徽省的农村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都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进行调整,驻村党员干部摒弃传统的农村粗狂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的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在安徽省的农村发展模式构建中驻村干部的主要强功能是:政策供给与解读、引导治理方向、搭建资源平台、调节参与主体以及规避发展中的偏差与风险。

安徽省驻村干部的弱功能分析,在社会结构的弱功能方面,安徽省农村治理与发展模式构建中主要表现为社会治理的驻村干部参与主体范围较窄,参与力量类型单一,组成结构简单。安徽省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当地的农业资源与剩余劳动力,实现途经较为单一,缺少除政府以外的社会资源的参与,而驻村干部工作队与农村基层行政机关以及农村居民的关系结构相对不成熟,这也限制了社会治理与发展内容的丰富与方式的改进,不利于整体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平台的搭建。

(二)驻村党员干部的角色定位精准化

第一,驻村党员干部定位基准。驻村任职工作中正确对待,不当“看客”,不做“过客”,真心实意投身驻村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加强自身的“充电”学习,力争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农村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

第二,明确工作制度,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提高工作针对性,既要“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也要“出诊”,驻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还要“会诊”,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驻村工作考核制度,强化基础党组织纪检功能,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从村民代表、乡镇干部和乡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驻村干部每年定期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会上进行述职,由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同时,乡镇对驻村干部要从村级创业承诺、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工作队驻村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7.今天工作队进村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