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11-28 11:48曲首辉鲍志敏刘荣欣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肌壁肌瘤开腹

曲首辉 鲍志敏 刘荣欣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是临床上女性生殖系统中高发的良性肿瘤,临床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量增多等,并发女性不孕不育、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1]。现通过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传统开腹式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子宫肌瘤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n=45)和腹腔镜组(n=41)。腹腔镜组患者41例,年龄(38.58±6.78)岁;体重(64.33±10.24)kg;子宫肌瘤发生部位:肌壁间24例、浆膜下11例、黏膜下2例、子宫颈4例。传统开腹组患者45例,年龄(36.49±7.098)岁;体重(67.17±9.93)kg;子宫肌瘤发生部位:肌壁间26例、浆膜下12例、黏膜下2例、子宫颈5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开腹组患者大致手术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麻后进行气管插管,根据患者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及位置选择下腹部手术切口,常规开腹显露盆腔内组织及肌瘤部位后,在肌瘤和肌壁交界处注入缩宫素等,然后轻柔地锐性剥去肌瘤及其连接的周边结缔组织,将所取下的子宫肌瘤放入夹链袋中送检验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手术创口进行止血包扎,严密逐层缝合关腹,留置导管后手术结束。腹腔镜组患者大致手术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麻后行气管插管,于腹部行常规腹腔镜3孔(1个观察孔2个操作孔),结合术前超声等检查与腹腔镜头行盆腔内脏器探查准确确定肌瘤位置和数量后于肌瘤和肌壁交界处局部或稀释注入缩宫素,使用单极电钩对子宫肌瘤及周围结缔组织进行分离,并使用肌瘤钻牵引出来,将所取下的子宫肌瘤放入夹链袋中送检验科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手术创口进行止血包扎,严密逐层缝合关腹,留置导管后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疗效评价指标,并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判断2种手术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长、肌瘤剔除个数、剔除肌瘤直径、肌瘤残留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P<0.05),如表1所示。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24.44%(11/45)(χ2=4.62,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有调查显示,子宫肌瘤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占20%~25%[2],在40~49岁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7.3%~52.1%[3],其主要类型有: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等,临床多表现为经期延长(紊乱)、月经量增多、下腹部出现包块、排尿或排便出现困难等[4],是临床妇科常见的女性疾病。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①年龄,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40~49岁妇女中发病率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围绝经期妇女在卵泡刺激素(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下,导致体内雌二醇分泌过多,并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5],另一方面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妇女经过之前长时间的雌激素累积作用导致子宫肌瘤高发[6];②女性患有妇科炎症如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及子宫内膜炎等刺激子宫内膜变异性增生亦是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7];③生育、节育史人工流产和使用避孕药等均会影响患者体内激素水平,使患者内分泌机制失衡,从而诱发子宫肌瘤;④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高,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各方面要求提高,导致女性精神压抑、负性生活事件及睡眠质量下降等危害女性心理健康导致女性内分泌系统失调[8],致使子宫肌瘤发病风险升高。

而子宫肌瘤是雌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的生长情况与患者自身雌性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9]。雌性激素水平降低时,子宫肌瘤亦随之缩小或消失,临床上针对这类症状不严重或子宫肌瘤体积较小的患者多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类似物、抗孕激素、雄激素等药物治疗[10];但对于肌瘤较大,症状严重的患者,临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主要手术类型有开腹式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11]。传统的开腹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广,且不受肌瘤大小、数目及位置的限制,视野暴露好,技术难度较低,可在肉眼直视下进行手术[12],并在术中通过直观或手指触诊的方法探寻影像学未能完全检测出的肌瘤,便于彻底清除遗留肌瘤和周遭病灶[13],临床疗效确切,但开腹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还有手术切口大,脏器暴露面积大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术后疼痛等缺点[14]。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出现和腹腔镜在临床多学科的推广,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选择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本实验中,2组患者手术时长、肌瘤剔除个数、剔除肌瘤直径、肌瘤残留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的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腹式手术相当。但也有文献显示,腹腔镜手术因操作难度较大,腹腔镜下操作空间较小,对主刀医师的手术熟练度要求极高,导致手术耗时较长[15],但从本实验结果中,2组手术时长并无太大差异,说明这个问题可以随着术者技术的提高与手术的熟练得以解决。另一方面,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结果显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避免手术切口长度和脏器暴露所带来的风险,并减少术中大出血的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6],总体上说,利大于弊。但临床上针对腹腔镜手术禁忌证亦有严格要求,对体积较大、多发性肌瘤及宫颈肌瘤并不适用。但我们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指征将会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17]。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更易为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肌壁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