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氟烷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患者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2018-11-28 11:48贺宏智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氟烷吗啡丙泊酚

贺宏智 谢 力 李 莉

全麻可导致细胞的免疫能力受损并影响术后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浓度。IL-10是最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之一,也是手术应激的指标。IL-6是最重要的促炎因子之一,其浓度可受手术和麻醉的影响。异氟烷和七氟醚可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此外,七氟烷和异氟烷导致促炎细胞因子IL-6的表达增加,而丙泊酚则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减少[1-2],均可导致癌症患者长期结局有所不同[3]。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麻醉对结直肠癌行手术切除者IL-6和IL-10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6 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结直肠癌需行手术者60例,分为TIVA组(n=30)和Isoflurane组(n=30)。并排除患有肝肾功能损伤者,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肥胖者;术前接受放化疗治疗者。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咪达唑仑7.5 mg,2组麻醉诱导相同,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后接入麻醉机以控制呼吸。术中,TIVA组静脉泵入丙泊酚6~10 mg/(kg·h)进行全凭静脉麻醉;Isoflurane组采用异氟烷进行持续吸入静脉麻醉。切皮及术中追加瑞芬太尼镇痛。拔管前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5 mg/kg和阿托品0.02 mg/kg拮抗残余肌松,患者能自主呼吸后拔除气管导管。患者术后使用微量镇痛泵止痛,参数设置如下:间隔时间6 min,负荷剂量0.15 mg/kg。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 VAS评分及术后24 h的吗啡用量和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T0),插管后(T1),插管后2 h(T2),术后24 h(T3)IL-6,IL-10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行Pearson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范围)表示,行配对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TIVA组与Isoflurane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ASA分级、手术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2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核心体温,术中失血量,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24 h消耗吗啡剂量和术后6 h,12 h,24 h VAS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相关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炎症因子的比较

2组患者在T0、T1、T2、T3时血清IL-6,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Isoflurane组患者T2、T3时的血清IL-6,IL-10水平均高于TIVA组。组内比较,与T0时的血清IL-6或IL-10水平比较,2组患者插管后2 h和术后24 h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3。

TIV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5±7.5)天,异氟烷组则为(10.1±2.5)天。异氟烷组1例患者术后15天死亡。

表3 2组患者IL-6,IL-10水平比较/(pg·ml-1)

注:*为与本组T0比较,P<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麻醉药物能影响患者术后促炎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并影响肿瘤细胞行为和肿瘤生长,进而影响癌症患者术后的长期结局。在临床浓度下,与其它静脉麻醉药比较,丙泊酚对NK细胞和淋巴细胞活性影响较小;此外,丙泊酚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抑制环氧合酶(COX-2)活性等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异氟烷和七氟烷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

IL-6和IL-10对肿瘤的进展有重要作用。IL-6可促进肿瘤生长,影响肿瘤细胞分化,保护肿瘤细胞免于凋亡;而IL-10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和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本研究中,2组患者在T0,T1,T2,T3时血清IL-6,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VA组和异氟烷组患者插管后2 h(T2)和术后24 h(T3)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T0(P<0.05)。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4-5]。

我们使用自控泵静注吗啡用于患者术后止痛,虽然已有文献报道吗啡的免疫抑制作用[6],基于本研究中2组患者麻醉期间,术中及术后吗啡的使用量相近,因此本研究中没有考虑吗啡对白细胞介素浓度的潜在影响。此外,术中输血可能也会影响IL-6,IL-8,IL-10水平[7]。本研究中2组患者间的术中失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从而排除了输血对IL-6,IL-10浓度的潜在影响。本研究随访时间为术后24 h,由于时间间隔短,我们没有评估患者肿瘤复发的发生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随访时间短,患者长期结局不明确,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氟烷吗啡丙泊酚
勘误: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