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分析

2018-11-28 11:48贺志强裴明祥么甲超张波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状况炎性胃癌

贺志强 裴明祥 么甲超 张波涛

胃癌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胃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1-2]。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器械不断完善,在结直肠及胆囊疾病中开展了腹腔镜技术治疗,并逐步在胃癌外科手术中开始使用。日本Kitano在1994年第1个将腹腔镜胃癌手术进行报道,Goh在1997年报道了进展期胃癌中使用腹腔镜技术,这在腹腔镜胃癌的手术历史中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对胃癌治疗手段呈现多样化,逐步取代了一部分传统开腹手术[3-4]。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影响,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经病理确诊;②心肺功能、营养良好,没有腹部的手术史;③符合《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5]内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相关适应症。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合并造血系统、心血管、肾及肝等原发性疾病;③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感染等患者;④手术中显示肿瘤浸润到浆膜外,ICC分期是Ⅲb及Ⅳ期患者。

1.3 手术方法

手术前行胃镜,明确患者肿瘤大小及位置;行胸腹部CT或增强MRI等检测,明确肿瘤远处转移、胃周侵犯及浸润深度等状况;胃肠道方面,空肠营养管置入,若合并幽门梗阻还需要进行洗胃,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根治手术,患者全麻,建立气腹,保持腹内压力稳定,建立主、辅助操作孔,腹腔镜辅助作用下使用超声刀依据无瘤原则游离胃部,依照肿瘤所在位置清扫淋巴结,范围D2准则,腹中线剑突下选取切口长6 cm,使用不同肠道切割闭合器切除标本,使用吻合器及闭合器重建消化道,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将腹腔冲洗,留置引流管,固定腹壁。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根治手术,患者全麻,在腹正中线剑突下选取切口长15 cm,逐层进入到腹部,使用超声刀依据无瘤原则游离胃部,依照肿瘤所在位置清扫淋巴结,范围D2准则,使用不同吻合器和切割闭合器切除标本同时重建消化道,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将腹腔冲洗,留置引流管,固定腹壁。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观察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状况;②收集患者手术前后早晨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日本XE-50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WBC(白细胞)计数、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C-反应蛋白)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及TNF-α含量状况;③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CD8+、CD3+、CD4+及NK细胞)含量改变状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状况

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肠道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状况对比

2.2 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改变状况

手术后患者血清WBC计数、CRP、IL-6及TNF-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改变状况对比

注:a为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2.3 手术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含量改变状况

观察组术后CD3+、CD4+及NK细胞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D3+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手术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含量改变状况对比

注: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设备及器械不断完善,临床操作不断娴熟,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在临床广泛使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外在美观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其根治彻底性与安全性[6-7]。本院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临床对腹腔镜治疗胃癌手术技巧已熟练掌握,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方面低于对照组,这主要由于在高分辨率的镜头下,血管与组织被放大,使患者解剖更加精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肠胃恢复时间更短,说明腹腔镜手术有术后恢复更快、机体受到创伤小等优势,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个数和切缘测量无明显差异,说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疗效接近。

外科手术为外源性创伤,一方面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激活,造成肾上腺所产生激素含量改变,另一方面经过激活炎性因子释放与形成,造成机体出现炎症反应[8-9]。WBC为淋巴结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总称,有机体防御能力,在出现炎症时,中性粒细胞被释放到血液内,致使血清内WBC含量上升,WBC经过变形、趋化、游走及吞噬等特点由血液至炎症位置,参加炎症反应[10-13]。CRP为急性时相蛋白质,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或者受到创伤时比较敏感,组织受损后,炎性细胞会激活并释放CRP,它和机体受损程度为正相关关系。IL-6为参加炎性反应与免疫调节核心因子,为组织受损与感染介导炎症反映主要的介质[14-16]。TNF-α为炎性细胞因子,可形成IL-1、IL-8、IL-2及IL-6等参加到机体的炎症反应中,可经过加速中性粒细胞黏附内皮细胞,从而对机体内局部炎症反应起到刺激作用,其含量上升表征出现炎症反应且会进一步加重[17-18]。本文研究显示,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内WBC、CRP、IL-6及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低于开腹组。手术后观察组血清CD3+、CD4+及NK细胞含量升高,说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免疫能力提高,更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变化幅度小,免疫能力提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状况炎性胃癌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