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8-11-28 11:48徐建林郑瑞锋王彦威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香烯中位生存率

徐建林 郑瑞锋 王彦威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7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为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所以,临床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案为化疗,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较短[1-2]。化疗方案主要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致吐性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配合度[3]。目前,应用中药提取物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4]。药理研究证明,榄香烯注射液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分裂,加速肿瘤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5]。为了证实榄香烯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我院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过X射线、CT、细胞学及病理学分析确诊。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5.89±5.78)岁,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ⅢB期31例、Ⅳ期19例,其中鳞癌24例、腺癌26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5.12±5.33)岁,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ⅢB期30例、Ⅳ期20例,其中鳞癌23例、腺癌25例,未分型癌2例。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及其伦理学问题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纳入标准:既往未使用抗肿瘤治疗;TNM分期均属于ⅢB及Ⅳ期;预计生存时长>3个月;可测量病灶≥1;生化全项、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心血管及高血压疾病;伴有精神病的患者;重要器官有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GP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d1和d8;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d1~d3。榄香烯注射液,400 mg/次,1次/天,连续注射7天。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根据2组患者治疗情况增减用药。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抗肿瘤药对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6],完全缓解(CR)为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基础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稳定(SD)为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30%;进展(PD)为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CR+PR。

生存率:治疗第1天开始计算生存率,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或首次化疗2年。

毒副作用评价:以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为评价标准,分为0~Ⅳ度。

生活质量评价:化疗前及化疗3个疗程后,参照肺癌症状量表观察者量表(LCSS),从食欲减退、咳血、咳嗽、呼吸困难及疼痛5个方面进行评价,0分为严重,100分为无症状,分数越高,症状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1,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例,%)

2.2 对比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

6个月时,2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12、24个月时,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

2.3 对比2组患者LCSS表评分

治疗前,2组患者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评分降低,但观察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患者LCSS表评分

2.4 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骨髓抑制率、血红蛋白减少率及肝肾功能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例,%)

3 讨论

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空气质量逐年下降,由此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也逐年增加。肺癌就是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有12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7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7]。非小细胞肺癌由于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患者确诊时,大部分已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临床上,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临床实践证明,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虽然具有较好的化疗效果,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致吐性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配合度[8-9]。中医学认为,肺癌是咯血、肺积、咳嗽、胸痛及痞癖等范畴,发生多为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降低机体抗病能力,邪气趁虚而入所致[10]。目前,用中药提取物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11]。

榄香烯注射液是利用现代提取手段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12]。榄香烯通过抑制Bcl-2、Survivin基因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从而使野生型P53活化片段、Bax、PDCD5基因表达等途径诱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13]。有研究发现,榄香烯能显著下调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黏附蛋白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分裂,加快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还可作用于细胞膜,增强细胞的免疫性,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14-15]。曹振东等就榄香烯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证明了榄香烯注射液可提高有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在某种意义上改善患者的免疫力[16]。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2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区分;12、24个月时,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骨髓抑制率、血红蛋白减少率及肝肾功能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患者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咳嗽、咯血及疼痛评分降低,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榄香烯注射液能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方案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榄香烯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香烯中位生存率
β-榄香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榄香烯联合适形放疗治疗NSCLC癌脑转移研究进展
真相的力量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榄香烯注射液对吉非替尼在PC-9/GR细胞内转运动力学影响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