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018-11-28 11:59经郑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经郑

摘 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则和方法,并从四个维度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思维认知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认可,形成了基于问题意识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从源头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该体系也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做出了贡献。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 促进教学反思

我国教育教学历来讲求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提问题、提好的问题。敏锐地发现问题并且从问题出发去解决实际困难,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坚持的策略和途径。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可以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总结学习经验、优化教学效果,这对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拓展思维认知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拓展学生思维认知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多维度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数学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问题意识可以全面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动力。通过带领学生科学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全程参與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1. 主体层面——提高学生参与度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改变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拥有更多的学习热情,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2. 设计层面——发现优质问题

传统备课模式是教师根据经验和教材,设置出相应的问题供课程教授和学生课后学习。这样一方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或与自己无关的问题,难免会失去探索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单方面的设计可能会使问题脱离实际。因此,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的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充分注重教学问题的设置,可以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计划为主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教学中的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以教师为主导也避免了问题与教学计划的脱节,保证了问题方向的正确性。

3. 过程层面——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

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合理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背后包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化,进一步与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最终呈现出学生感兴趣、主动总结出的、与教学计划相关的好问题。接下来,教师可以运用如小组讨论、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整套流程。

4. 实践层面——多层面培养问题意识

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更需要在课下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分析并找到答案。

三、总结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所面临的新需求,也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重要领域。良好的问题意识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敬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探讨[J].科技展望,2016(6):224.

[2]陈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J].学与练,2012(3):61-6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