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需求入手推进幼儿自主学习

2018-11-28 11:59蒋义宏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措施

蒋义宏

摘 要:幼儿自主学习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的配合下,通过自主分析、探索、发现问题并恰当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知的学习方式。幼儿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认识、观察社会,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需求;自主学习;措施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从而使幼儿不断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理解与认知,这便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最佳状态。笔者从捕捉需求、环境营造和多向互动三个层面展开探索,以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用心观察,捕捉需求

幼儿经验的积累促使他们的学习欲望随之加强,但这种欲望不是凸显的,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才能解读到。

1. 用心观察

良好的观察力对研究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所以,观察能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从而寻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措施。观察什么?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行为等都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幼儿的一日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内容可供教师观察。教师不仅要观察到现象,还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2. 善于捕捉

在带班过程中教师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雨后小蚯蚓出现操场上,小蜘蛛从树上吊挂下来,小蚂蚁在墙角中搬东西……这个时候,幼儿都会被这些突发的事件所吸引,其实这就是幼儿学习需求的表现,因为他们想去了解现象、找寻原因,所以才会主动、积极地观察。教师要用心发现、善于观察,从幼儿这些看似平常、偶然的表现中敏感地捕捉到幼儿的认知需求,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为幼儿创设学习机会。

二、营造环境,满足需求

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源头出发,顺势而为,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来满足幼儿的多方面需求。

1. 探究——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要达成这一理念,构建有意义的活动脉络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紧扣“教育视点”,并与幼儿生活相融合。当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后,教师要马上创设能引发幼儿探究的主题物质环境:主题墙、艺术角、自然角、科学区里都可以围绕该事物进行环境创设。主题浓郁的环境,充分激发了幼儿与之互动的探究兴趣。

2. 悦纳——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幼儿的情感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教师应顺应其发展营造宽松自由的悦纳型环境,让他们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惬意地观察、发现、感知和体验。如晨间接待活动,在教师的拥抱后,幼儿聆听着美妙的轻音乐开始自主活动:有的轻轻拿起图书,静静翻阅;有的三五成群地围观议论蚕宝宝的成长变化;有的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开心事……幼儿在尝试与体验中感受到乐趣。

3. 选择——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

在预设活动时,教师要从层次性、多样性入手,创设自由选择的个性化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如各班在走廊创设运动区,提供各种器械给幼儿更多选择的余地,满足幼儿选择需求的同时,激发他们通过探究模仿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促进学习持久性的培养。同时,各班的区角设置分门别类、目标明确,根据不同的需求创设相应的活动区,材料投放上力求功能性、层次性。在选择性环境下,幼儿自发学习,主动探究,并在不断尝试中解决问题。

三、多向互动,顺势需求

幼儿自主学习的效果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幼儿的兴趣不游离,幼儿的体验有过程,幼儿的感受有深度。为此,教师应紧贴幼儿经验和关注点来预设活动,并与幼儿互动。

1. 追随幼儿,教师同行

教师要化玩伴参与幼儿的学习,支持幼儿实践。在与幼儿同行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展开学习过程的有效构建。如户外游戏时,引导胆小的幼儿选择跳房子游戏,引导稳重内敛的幼儿选择平衡木,引导活泼好动的幼儿选择翻越攀爬架。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教师加入。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原有的需求,还生成了新的需求点。

2. 教师撒网,幼儿捕鱼

幼儿的学习存在差异性,基于此,教师要将各条学习主线按照不同难度层次进行横向分解和纵向相连,结成一张纵横交错的辐射网,让参与学习的幼儿都能从中找到链接点。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地进入区域,然后在区域中找到自己能做、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伴随一生,在幼儿获取经验又产生新需求的那一刻,教師要机敏地察觉、灵活地生成,促进幼儿学习过程的自主构建。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