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开发实证研究
——基于浙江省高校调查

2018-11-29 11:34黄晓霞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结果显示竞赛

黄晓霞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创新主导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双创”战略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12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正式出台的《进一步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十条政策》,说明了社会各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关注和重视。另外,随着互联网+、机器人的兴盛与发展,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客观的毕业生总量递增之外,大学生主观的创新能力不足、自身素质欠缺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

创新能力是需要开发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包括外在的组织开发和内在的自我开发。目前对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等外部层面进行,而很少涉及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组织开发是外因,自我开发是内因,内因是主导,外因是条件。因此,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开发中,自我开发更重要、更根本。在“就业难季”、“史上最难就业季”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开发进行研究,与个人而言,可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发展;对国家而言,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和提升竞争力。

一、研究基础

研究数量方面,以“自我开发”为关键词,在学术期刊检索网CNKI进行检索,文献总共不足20篇。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集中在自我开发的内涵界定、自我开发的内容,自我开发的方法、途径和自我开发的主体方面进行研究。在概念界定方面,刘守诚(2008)[1]认为,自我开发是人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对自身的潜能进行不断的认识与挖掘,使之不断实现的过程。苏国斌(2015)[2]将其界定为“以自我学习、自我引导和自我评估”为基础,使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是相对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非自我开发而言的。在内容方面,谢玉成、赵恒平(2004)[3]将人的体能、智力、情商、技能、创新能力、人际关系等作为自我开发的内容,并探讨了自我开发的途径。部分学者将自我开发的对象聚焦于大学生、军事人才、人力资源经理、研究生、教师等(周海昇,胡绍英,2004)。[4]现有研究成果均是关于自我开发的定性研究,涉及到的实证定量研究比较罕见。郭云贵(2016)以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访谈初步编制出自我开发的问卷,包括自我开发意识、自我开发能力和自我开发行为,[5]为本课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结合郭云贵编制的“大学生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状况”问卷,适当改编问卷,形成了创新能力自我开发量表,量表共计16个题项,从创新能力自我开发意识、开发能力、开发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经测验,本量表总体信度为0.878,三个维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821、0.746、0.751,说明问卷可信度较高。

(二)研究样本

以浙江省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275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其中,男83人,占32.81%;女170人,占67.19%。大一56人,占22.13%;大二94人,占37.15%;大三68人,占26.88%;大四35人,占13.83%。

(三)调研结果

1.创新能力自我开发意识。

表1 大学生对自身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的评价

从表1中看出,目前浙江省大学生对于自身创新能力的评价,处于中上等水平,结果较乐观。评价自身很强创新力占7.11%,较强占16.6%,大部分评价自身为中等,12.63%认为自身创新能力比较弱。该结果可能与浙江省提倡素质教育、个性化拓展有关;另一方面,与浙江省高校在“双创”形势下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有较大关系。

表2 大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取决因素的选择(最多三项)

表2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自身创新能力取决于多方面因素,[5]其中选择最多的是自身努力程度(225人),占88.93%;其次是141人选择取决于开设课程,占55.73%;然后是136人归结于授课教师,占53.75%;76人归结于学校因素,占30.04%。结果显示,大部分浙江省大学生将自身创新能力强弱归结于自身努力程度,说明在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自我开发意识。

表3 大学生对创新能力责任承担者的选择(最多三项)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242名大学生(95.65%)认为创新能力培养的责任承担者是自身,几乎所有人归功于自身;其次是154人(60.87%)将培养创新能力归结于专任教师;其次是86人(33.99%)归结于家长;然后是56人(22.13%)将创新能力归结于学校领导;42人(16.6%)选择了其他;23人(9.09%)归结于班主任。说明几乎所有学生认为创新能力主要责任承担者是自身,具有较强的自我开发意识。

表4 大学生对自身能否积累创新知识取决因素的选择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141名大学生认为创新知识积累依靠自身努力,占55.73%;86大学生将创新知识积累归结于培训,占33.99%;12名大学生认为创新知识的积累依赖于授课教师,占4.74%;9名大学生认为创新知识归咎于创业课程,占3.56%;5名大学生认为创新知识积累取决于其他,占1.98%。

表5 大学生对影响自己是否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因素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5),226人认为自身努力程度是导致能否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因素,占89.33%;192人认为竞赛培训决定了是否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占75.89%;114人认为带队教师是引起其是否参加竞赛的因素,占45.06%;92人认为家庭条件影响其是否参加技能竞赛,占36.36%,33人选择了其他,占13.04%。

表6 大学生对未来创业的最大障碍的选择(最多三项)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206人认为未来创业障碍是人脉资源,占81.42%,位居最主要的因素;188人自身是否创业归结于经济条件,占74.31%;136人认为自身努力程度是影响未来创业的障碍,占53.75%;85人认为家庭支持影响未来是否创业,占33.6%;53人选择了创业培训,17人选择了其他。

上述结果表明,在创新能力责任承担者、创新知识积累、职业技能竞赛方面,自身努力程度所占的比例均属最高,在进行未来创业障碍选择时,自身努力占据第三,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内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自我开发意识较强。

2.创新方面自我开发能力。

在调查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明确程度”题中,20人(7.91%)对职业生涯规划很明确;67人(26.48%)对职业生涯规划较明确;131人(51.78%)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确程度一般;30人(11.86%)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不太明确;5人(1.98%)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完全不明确。在对其“对职业生涯发展所需技能的了解程度”中,22人(8.7%)表示很清楚,80人(31.62%))表示比较清楚,117人(46.25%)持中立态度,29人(11.46%)表示不太清楚,5人(1.98%)对未来职业发展所需技能完全不清楚。接着,对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所需创新能力的提升方法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发现25人(9.88%)表示很清楚如何提升创新能力,63人(24.9%)表示比较清楚怎样提升创新能力,127人(50.2%)对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表示一般,36人(14.23%)对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不太清楚,2人(0.79%)对怎样提升创新能力完全不清楚。在对“大学社团活动或技能竞赛对创新能力提升的评价”中,16人(6.32%)评价很明显,62人(24.51%)评价比较明显,126人(49.8%)评价一般,43人(17%)表示不太明显,6人(2.37%)表示完全不明显。

从调查结果来看,浙江省大学生的在创新方面的自我开发能力持中等水平,35.08%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职业发展所需技能、对职业所需创新能力提升方法的了解、对社团活动和竞赛对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均表现出乐观态度,15.42%表现出悲观态度,其他人表示一般。

3.创新能力自我开发行为。

本调查结果显示(见表 7),161人(63.64%)选择了课余时间是上网,排行榜首,105人(41.5%)在课余时间安排阅读,96人(37.94%)在课余时间主要休闲娱乐,79人(31.23%)课余时间主要是聊天,74人(29.25%)课余时间主要是做兼职,67人(26.48%)课余时间安排参加社团活动,仅有14人(5.53%)课余时间参加创业培训与讲座。

表7 大学生对自身课余时间的安排(上限3项)

表8 大学生上网时的主要安排(上限3项)

本结果显示(见表8),189名(74.7%)大学生上网主要看电影或电视剧,位于榜首,161名大学生(63.64%)上网时用来聊天,108名大学生(42.69%)主要用来打游戏,101名大学生上网主要是查资料学习,100名大学生(39.53%)用来购物,只有22人(8.7%)上网用来听专业与创业讲座。休闲娱乐、看电影、打游戏、聊天购物等占用了大部分人的时间和精力。

本调查结果显示(见表9),阅读小说、散文文学、创业传记、专业课、养生、心灵鸡汤、技能等级考试人数分别为175人、98人、25人、85人、39人、77人、78人,分别占 69.17%、38.74%、9.88%、33.6%、15.42%、30.43%、30.83%,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在阅读小说方面,阅读创业传记的仅25人(9.88%)。

表9 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类型

表10 大学生平时参加社团活动的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见表 10),16名(6.32%)大学生非常频繁地参加活动,43名(17%)大学生比较频繁地参加社团活动,74人(29.25%)参加社团活动不太频繁,10人(3.95%)从来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整体讲,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太积极,不太频繁和从不参加社团活动占33.2%。

表11 大学生参加校内创新创业培训与讲座的频率

本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1),参加创新创业讲座非常频繁、比较频繁、一般、不太频繁、从来没有分别有6人、35人、134人、60人和18人,各自占2.37%、13.83%、52.96%、23.72%、7.11%。整体讲,学生参加校内创新创业培训与讲座频率比较低,占30.93%;而比较积极地参加培训与讲座的仅占16.5%。

基于上述调查,各项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创新能力自我开发行为上明显不积极,需要加强自身的行动力。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自我开发对策建议

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在于自身责任,即自我开发意识较强,但学生在自我开发行为方面力度不足,导致大部分学生自我开发能力表现一般甚至不佳。因此,本文提出应该从高校、家庭和自身三方面着手,提高大学生自我开发意识,加强自我开发行为力度,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高校加强自我开发教育训练,并创造良好条件

大学生处于自我开发黄金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校只要适当加强引导,创新能力就会改善。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对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其自我开发行为、提升创新能力。高校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提倡与实施以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索、动手参与的教学互动模式,锻炼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创造支持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良好氛围。[6]高校每学期固定为学生引入创业家创业成果分享讲座、SYB培训、创业案例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定期举办“创新新工厂”、“创新大赛”等。另外,学校社团活动积极参加的人员基本都是固定的,学院可以硬性规定每人每学期必须参加几次社团活动,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二)家长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其独立自理能力

家长要对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使其做到客观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自我调控,从各方面让其认识到内在自我努力才是决定成功的主导因素。[6]同时,家长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比如新生大学报到时,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办理各种手续,积极鼓励孩子暑期实习、平时勤工俭学、业余时间做兼职,增强其经济独立能力。另外,家长还要让学生放手去做,鼓励其个性化发展,强化其创新的自我开发行为,对其希望热爱的要给予全方位支持。

(三)自身积累创新自我开发方法、强化创新自我开发行为

大学生应积极探索自我开发的方法,学会多思考、多总结、多动手、多参与,在高校培养个性化能力、做到积极大胆创新。最后,大学生要强化自身创新行为,参加学校举行的创新创业讲座与培训、SYB,阅读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书籍,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勇于尝试,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结果显示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保研学霸兼职送外卖逾万单
最严象牙禁售令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欢乐的课余时间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炒股成亿万富翁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