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2018-11-29 13:50王磊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王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完善,情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聋校学生而言,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对帮助聋生理解书面语言文字,提高认知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聋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情感效应;语文教学

语文情感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语文情感教学在聋校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在互动教学中锻炼、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一、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聋校的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各地聋校不仅依据聋生特点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新的模式、方法,以求更好地促进聋生发展。目前,聋校的语文情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停留在思想道德教育层面,没有达到提升审美情趣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上来。此外,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偏差、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不足,对特殊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极为不利。

二、聋校语文情感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1. 对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观念落后

提高聋校学生的学习水平、服务他人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特殊教育设施,以提高聋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部分聋校在将语文情感教学引入到常规教学中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如何针对聋校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情感教学活动认识不足,教学观念落后。这是由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引起的。许多家长和教师考虑到聋校学生特殊的生理条件,认为聋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一技之长,没有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看待,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与审美需求。

2. 师生缺少互动交流,学习效率低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双方都是语文情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情感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设定任务,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聋校学生存在听觉障碍,上课时只能通过手语和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教师多采用ppt进行授课,配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程度调整教学内容,这样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学习效率不高。

在语文课中引入情感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发挥情感因素在理解文本、培养审美情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势必需要师生共同配合。而在部分聋校中,教师只安排表面形式的学习任务,甚至为学生包办一切事务,不利于聋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三、提升聋校语文情感教学水平的对策

1. 充分认识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强调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要想提升聋校语文情感教学水平,社會各界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特殊教育的态度,以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聋校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学校要通过情感教学进一步发掘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古典文学作品时,可以改变原本单一的授课模式,采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依据教学内容自编节目,在表演中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习效率。

2. 师生之间加大互动交流,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情感教学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受身体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许多聋生会产生自卑、厌学等情绪,不利于提升语文学习水平,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负担。因此,在开展语文情感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如定期开展课本剧表演、习作展示活动等,让学生互相点评,教师适时给出指导意见。另外,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关注聋生的心理需求,克服教学中的短板,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涛利.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2]谈秀菁.聋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2):69-72.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