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2018-11-30 11:49马金莲
好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园所资源幼儿园

文 马金莲

一、明确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原则,提升开发水平

在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还存在各种不足,特别是一些托幼机构,短期内师资欠缺问题突出,新招聘的毕业生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概念、种类、性质不了解,制约了其的开发能力。因此,在开发农村幼儿园特色课程资源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转变理念,突出自主性。要走出狭隘的教材观,转变课程观,厘清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树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的课程资源观,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独特的乡土文化,来搭建回归自然和田园的课程环境。二是突出与农村幼儿生活相适宜的原则,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要贴近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便于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来开发语言、思维。例如,利用闲置土地开展农耕种植活动,通过种瓜果蔬菜,体验种植、管理、观察、记录、收获的乐趣;走进田园,了解蔬菜、昆虫,分辨不同植物种类等。三是立足园所实际,坚持“就近开发”原则。考虑到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在课程资源开发上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另外,在课程资源内容上,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超出幼儿认知的实际水平。

二、确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水平相对较低,而一些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因班级少,管理上多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使得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出现小学化趋势,背离了现代学前教育课程资源的构建要求。事实上,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具有较大差异,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建议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来组织和丰富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资源的特色性、丰富性。同时,带班教师应该肩负课程资源开发、选择、建设的自主权,能够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便于对相关课程进行选择、组合、改造,以增强课程资源的多层次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与社区的联系,引入民间传统人文活动

从农村幼儿园所处的地域环境来看,因农村幼儿园偏离城市,但在一定区域内与社区形成了共同体,可以引入社区周围的环境设施、人文活动,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同时,农村地区以村、寨的聚居方式为主,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间文化资源和生产劳动资源,都可以纳入园所课程的资源体系中。例如,幼儿参与和接触了一些庙会活动、赶集活动、节庆活动等等,可以将与之相关的风俗礼仪融入课程中,并体现在幼儿间的分工协作、自主交往中;同时,结合农村环境的耕种、饲养条件,引入幼儿园“蔬菜园”“养猪场”“鱼塘”等游戏场景,贴近幼儿的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从中构建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另外,还可以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主体,邀请地方民间艺人、家长以及幼教专家融入园所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提升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例如,结合地方民间传统工艺活动,将剪纸、竹编、雕刻等引入园所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民间传统工艺的文化特色,弥补园所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

四、结合专题活动来开发课程资源

在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有学者提出“专题区”概念,将幼儿园一般活动区扩大,且设置独立性区域,融入较为真实的设施、设备,来强化课程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教育性。事实上,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园所所处的地域实际,积极挖掘和拓展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专题区”活动,以融入丰富多彩的知识探究活动和游戏活动。例如,结合农村自然资源开设“探索区”,在室外搭建专门的活动场所,利用沙滩、泥巴、浅水池、芦苇、稻草、高粱秆等材料,来构造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便于幼儿能够轻松、自在、自主地参与活动;在运动专题区,可以结合户外场地开设“运动场”,在运动设施材料及设备投放上,以自制为主,如:强调平衡与协调的独木桥、利用易拉罐制作的小高跷桩、利用竹节制作的爬梯、利用废旧轮胎制作的“山洞”、利用藤条制作的迷宫和利用废旧布料制作的沙包等。借助“专题区”活动,一方面可以减少经费投入,通过自制的玩教具及操作性材料来丰富幼儿活动课程;另一方面,从课程资源开发上,能更好地贴近农村实际,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有效性、特色性。

总之,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的选择要贴近地方实际,融入农村生活,丰富幼儿活动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园所资源幼儿园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我给资源分分类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上”幼儿园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