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办园 内涵发展 凸显特色

2018-11-30 11:49
好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共育家园

文 王 琛

一、凝心聚力,打造高品质骨干教师

(一)立足实际情况,加强师资学习培训

制定新一轮教师园本培训计划,积极开展“一中心,四模式”的园本教研。“一中心”指一个学期研究一个重点。“四模式”指大教研(主要理念引领和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小教研(解决级组存在的问题)、网络教研(利用外力资源)、自我教研(实践与反思解决个人问题),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营造“骨干带教、合作研究、友好竞争、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启动“仁之心互助导学工程”,努力探索骨干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通过“选师补弱结对子、技能交流搭平台、特色研讨展风采”等创新活动,引导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中,在研究中加速其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修订、完善《幼儿园教师分层培训方案》,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完善业务档案,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管理与评价,努力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组成骨干教师梯队。

(三)依托“3+1”骨干岗位,创建“导、学、研”共同体

组织开展一系列以“仁爱、和谐、互助”为主题的社团活动,组织骨干送教团队与无锡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宜兴市堰头幼儿园等姐妹园结成共建互助对子,大兴“爱心拉手”结对帮扶之风,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外出讲课培训,通过“教学观摩、课例旅行、跟班学习、业务培训、志愿送教、师徒结对、网上交流”等一系列丰富有效、灵活多样的帮扶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二、科学规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一)科学构建课程评价框架体系,明确幼儿园课程总目标

在“践行仁爱、崇尚和乐、彰显仁美、和合成长”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园科学构建了课程评价框架体系,明确了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即“做知礼仪、能关爱、善合作的现代小公民”。同时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将“五大领域”进行项目细化,如:将健康领域细化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分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分解项目及目标要求的再建构,将幼儿课程评价目标和内容进行有效的落实和分解。

(二)进一步规范评价手段,科学评价

结合各年龄阶段的主题目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即:领域、项目(评价内容)、幼儿发展情况(家园),这是一个动态、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们在反思、设计、调整和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我园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以课程评价体系为抓手,有效整合幼儿园各方面资源

积极探索立体化、动态性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利用“感知童年家园互动平台”和“幼儿电子成长册”等手段,搭建家园共育平台,采取网站宣传、班级发动、家园互评、总结反思的多种形式,畅通家园共育评价交流渠道,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三、特色发展,提升园所办学品位

(一)深入挖掘“仁和”文化的内在精髓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协同多方教育资源,不断积累和梳理课题研究成果,及时将教科研成果推广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做到以科研推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

(二)积淀“仁心人美”特色环境,深入推进课程游戏化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满足幼儿的需求,释放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充分体验成长中的快乐,享受仁美教育的幸福,通过开展“BOBO乐园”“爱心小天使”等系列活动传递正能量,播撒文明礼仪之花。同时开展“仁美星级班”“礼仪小明星”“起床养身操”“课前5分钟礼仪分享”等评比,让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文明礼仪行动的实践者,让礼仪成为幼儿生活的常态,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三)建立家家互动的新型平台

幼儿园课程在时间、空间上向家庭延伸。通过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家园共育持续开发的活动机制,由家长志愿者扩大成立社区教育顾问资源团,开展社区文化周、环保小卫士、时装展示等活动,形成以家庭小组为核心,以幼儿园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的联合互动型共育平台,使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在和谐的社区背景下进一步放大、辐射。

“仁者爱人、满园和畅”是我园的办园理念。仁和幼儿园的美好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认识和行动。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展望美好的未来,坚持科学发展不停步,坚定信心规范管理,提升品位凸显特色,为办真正让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