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混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2018-11-30 11:49欧阳爱华
好家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指南创设区域

文 欧阳爱华

一、混班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有利于增进幼儿交往

在混班区域游戏中,打破了班级界限,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由熟悉的朋友到陌生的同伴,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社会交往发展的新环境,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二)有利于共享游戏资源

一个班级的区域是有限的,而一个年级的资源却是丰富的。混班游戏可以将好的资源加以推广和共享,拓展了原有的活动空间,使幼儿拥有更多的游戏区域和更广泛的环境与资源。

(三)有利于提高自主能力

幼儿能自主选择游戏伙伴,通过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并探索不同的操作方法,使探索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二、混班区域活动的步骤

(一)创设丰富开放的区域活动环境

我们根据同一楼层、同一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统一规划,创设了多个自由游戏的空间。如:小班有“娃娃家”“趣味池塘”“玩沙区”等;中班有“管子建构”“畅想空间”“宝贝摄影屋”等;大班有“小剧场”“民间工艺坊”“棋类区”等。使游戏与课程互生互长,融为一体,便于幼儿随时随地游戏,让幼儿时时感受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逐步共享同年段区域活动资源

环境创设好以后,我们循序渐进,做到混班游戏“三步走”,分批、分阶段采取混班玩法。

第一步:熟悉区域阶段。幼儿先熟悉所有游戏的位置、材料和规则,为混班游戏奠定基础。

第二步:部分先混阶段。由于班额大,我们先安排班级两两混班,交叉进行。两周以后,幼儿对于混班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愿意接触更多的同伴和老师。

第三步:全年段混班阶段。幼儿可选择同一楼层的全年段任何一个班级的区域,但必须遵守各个区域的活动规则。

三、混班区域活动的策略

(一)重设观察记录表

我们安排教师观察、记录两步走。首先,对幼儿园游戏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每个幼儿每天的进区情况,观察分析幼儿喜欢哪些游戏,哪些游戏经常得到幼儿的“光顾”,哪些游戏幼儿不感兴趣,从而进行区域调整。例如,中班原来创设了“旗袍”区域,分设了“设计”“裁剪”“销售”等部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幼儿不太愿意走进这个区。于是,老师们便对该区进行了调整。其次,针对不同游戏,设计了“定点观察”“扫描观察”“追踪观察”等多份观察记录表格,帮助教师观察游戏中的幼儿,并对其所玩的游戏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

(二)优化游戏进区卡

如何关注幼儿每天在玩什么游戏?每个幼儿一周下来都玩过什么游戏?哪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改变了原来的进区卡设置。小班:每班设计了不同颜色的动物造型,贴上幼儿的照片,挂于胸前,便于区分班级和幼儿。内页是由区域老师盖上的各区标志章,一周下来幼儿所进区域一目了然。中班:每人一张游戏卡(各班颜色不同),标上学号或幼儿自己做标记,在进区之前插在每个区域的插袋里,回班后自己在相应区域格子内打钩。大班:每人一本游戏计划本,每周制定一周游戏计划,完成的便在相应格子内打钩,与计划不一致的则在格子内画出所玩游戏。这样设计、操作后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暗示了各区的限定人数,教师还可以从表格中了解幼儿一周的游戏情况,分析是否需要介入幼儿的选区。

(三)建立活动区规则

有效的规则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和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在掌握规则基础上的一种自主游戏,活动规则不是教师单方面制定的,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的。

(四)提供丰富的材料

区域游戏离不开适宜的物质材料,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自主性、趣味性、挑战性和整合性。受班级文化影响,各班幼儿对同一种材料有时会有不同的解读,玩法也不尽相同。混班以后,我们应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戏材料,允许幼儿以适合的方式、速度去学习和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

混班区域活动将园内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让幼儿真正受益。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欣赏并尊重幼儿游戏中的表现,做到“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引导——调整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发挥混班区域活动的优势,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指南创设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指南数读
区域发展篇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