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11-30 13:50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崔玲玲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多边形课本驱动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崔玲玲

任务驱动法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快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而让自己可以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只是让学生跟随自己教授的步伐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上的学习。由于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的思考方式不同,因此在跟随教师讲解课堂知识内容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将课本知识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导致学生在后期的数学课程教学当中出现内容衔接上的问题。而新课标教学指导下,任务驱动法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便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并在自己的思想当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一、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驱动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在课堂表现上会更加活跃,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一门将计算、逻辑思维、分析等能力进行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对于身心正处在发展当中的小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难度。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表现出积极性不高的特点。而任务驱动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书写在黑板上,如: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是什么。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知识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课前的预习当中。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及深层次的挖掘,帮助学生将预习过程当中不理解的知识点以及没有接触的信息进行说明和补充。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对课堂上提出的第二个教学目标进行思考和回答,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本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的桥梁,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掌握。

二、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小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接触得比较少,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拥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这份想象力无论是对今后社会的需要还是在课堂学习上的应用来说都是宝贵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让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和吸收,还要让学生保持这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便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兼顾教学内容和保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关于《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前在黑板上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如:了解多边形的定义是什么,掌握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以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其次,教师记录和整理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在讲解的过程当中针对学生出现过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接下来,教师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教导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如:“将不规则的多边形分割成为几个规则的四边形或三角形,通过求解规则图形的面积和来求取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教师解题思路的带领下,发散自己创新的思维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割,促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解答。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而成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形成课堂之上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学生在对自己知识能力掌握不清晰的情况下盲目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基础知识薄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造成极大的困扰。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便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夯实基础。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将教学目标记录在黑板上,如: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折线统计图适用于哪些数据的整理。学生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过程当中。其次,教师将学生在预习过程当中将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在课堂讲解过程当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通过教师的辅助完成随堂的练习任务,提升动手实践的能力。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合作探究, 寻求问题答案, 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求知,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猜你喜欢
多边形课本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多边形的艺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