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技法在现代扬琴作品中的运用分析

2018-11-30 00:41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
关键词:手轮民族乐器扬琴

王 静

(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

一、现代扬琴作品对传统演奏技法的创新

连竹:“顺竹法”是扬琴传统演奏技法中唯一许可的双手交弹方式,一竹连奏两音以上的状况被明令禁止。伴随着者扬琴艺术的发展,关于扬琴的写作技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由此带动了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顺竹法”的演奏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丰富多样的节奏旋律及韵律形态,基于“顺竹法”研发新的演奏技法成为必然。连竹技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能够演奏出两音及以上的音。在现代扬琴作品《春到清江》中运用到了连竹技法。

在《春到清江》的第三小节处在这种音型,在一拍的前半部分为八分音符及音乐程,后半部分由十六分音符节奏类型的三连音构成,并与下一拍的前部分形成下行跳进的旋律,这一创作方式体现了纤夫艰难挪到脚步的画面,连竹法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这一节奏旋律。

单手轮音:在扬琴传统演奏技法中,轮音是其中应用普遍的技法。单手轮音是基于这一演奏方式的创新,一手利用轮音技法进行演奏,一手辅以分解和弦,让扬琴顺利完成多声织体的演奏。一般而言,单手轮音需要联合另外的特色演奏技法,以增强演奏效果,提升倾听者的感官享受。在《觅》这一现代扬琴作品中体现了单手轮音这一技法。

上述谱例节选自《觅》这一现代扬琴作品中的行板部分,运用了反竹这一演奏技法,并在高声部运用到了单手轮音,并在低音部辅以分解和谐,并配合着颤竹、压揉弦等演奏技法,以有效增强整体演奏效果,让作品中寻寻觅觅的状况真实的展现出来,以提升整体演奏效果。

二、基于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创新

滑抹音。著名扬琴教育家郑宝恒通过总结分析诸如古筝、琵琶一类的弹拨类乐器,在其吟、揉、按、颤的基础上研发新的扬琴演奏技巧,左手通过按、压、揉等不同的动作,对琴弦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和控制,从而调整扬琴的音高,让每一根琴弦弹奏出多样的音高,并产生紧密度较高的颤音,以丰富扬琴的演奏旋律及音高。在滑、抹的过程中,扬琴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从而丰富倾听者的感官享受;拨弦。扬琴演奏技法中的拨弦也是来自于弹拨类乐器。诸如古筝、琵琶这类乐器,都是通过指甲拨动琴弦完成音乐的演奏,并通过调整拨弦的轻重缓急调整音量和音色。这一演奏方式,将其运用到扬琴演奏之中,利用琴竹竹尾以及手指完成拨弦这一技法。实际演奏中,为体现节奏的变化,在扬琴演奏中会采用快速连续的弹奏方式,以产生类似与滑音的效果;摇拨、摘音以及山口划拨等演奏技法也源自弹拨类乐器的演奏技法,扬琴演奏者们在这类乐器的演奏技法上进行借鉴,丰富创新了扬琴的演奏技法,有助于增强扬琴的演奏方式,彰显扬琴的独特魅力。西方乐器及音乐自被引入到我国之后,其独特的旋律及演奏方式对我国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代扬琴作品吸收、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和优势,将钢琴的演奏方法适当应用到扬琴演奏之中,推进了创作手法和音乐写作特点的创新。

扬琴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演奏技法上的改革创新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发展,能够让民族音乐换发新的活力,适应当前音乐发展趋势和要求。扬琴音乐在写作技法上的创新带动了其演奏技法的调整,是扬琴演奏技法创新的不竭动力,对待音乐宽容的态度,为扬琴演奏技法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手轮民族乐器扬琴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数控机床电子手轮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阀门手轮应力模拟分析
观 音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