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延保市场发展浅析

2018-12-01 01:04张学辉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服务提供商车主保险公司

文:张学辉

1.汽车延保概要

国家汽车三包法中规定,汽车整车厂商在向消费者卖出产品时,必须提供一定期限和一定里程约定的保修服务。在约定的保修期内,车辆出现质量问题时,汽车整车厂商必须免费向消费者提供车辆保修服务。这就是“原厂保修”,面向所有的新购车车主。

而汽车延保,即“汽车延长保修服务”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对汽车原厂保修期进行延长,给车辆提供更长期限的保修服务,从而让消费者在延长的期限内,仍能享受到“免费保修”服务,以控制未来不确定的用车损失风险。由于任何保修服务的兑现都是有成本的,因此,汽车延保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由车主自愿选择购买。

传统意义上来说,只有在原厂保修期基础上进行的保修期的延长才是真正的延保。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或者创造市场,延保服务提供机构对延保产品体系进行了创新,将过保车辆(车龄已经超过原厂质保期)、二手车交易时提供的质量保证以及平行进口车的“三包”服务均纳入到延保体系中。同时,在延长期限和保障范围方面也进行了细分,7天、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及3年,各种期限应有尽有,保障范围也涵盖了从单一零件或者总成到整车的各种组合。

2.发展现状

我国的汽车延保市场正在经历由“汽车延保服务”向“汽车延保保险”过渡的发展阶段。汽车延保最早以“服务”的形式出现,即延保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收取约定的服务费,当车辆出现约定的质量故障后,由服务商提供相应的免费维修服务。由于车辆故障率以及维修成本的不确定性,导致延保提供方承担的风险很大,延保服务提供商因为无法兑现保修服务而倒闭或跑路的案例比比皆是。

为了控制风险,延保服务提供商陆续开始寻求同保险公司的合作,希望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延保责任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因此,现阶段保险公司的延保保险产品主要投保人为机构客户即延保服务提供商,而真正提供给C端车主的产品寥寥可数。

目前,开展延保业务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汽车整车厂商、4S店集团、延保服务公司、会员俱乐部以及保险公司等。延保业务主要通过线下的4S店或者维修企业进行销售,部分延保服务提供商尝试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但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阶段,汽车延保主要的成交场景还是销售顾问和服务顾问向客户当面推荐,从这一层面来看,目前整车厂商和4S店集团在延保业务主导和把控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当然,车主对整车厂商和4S店天然的信任也是形成这一格局另一重要因素。随着保险公司针对个人车主的延保产品的出台,原有的市场格局必将被打破。

3.延保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延保渗透率(延保成交量同当年汽车销量的比值)不高于5%。与欧美汽车发达国家市场高达40%~5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的汽车延保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服务提供商经营方面

一直以来,延保服务是否属于保险产品范畴质疑不断。根据其合同性质及业务操作方式来说,它属于类保险产品,那么保险公司以外的服务提供商经营合规性存在问题。另外,延保属于长尾合同,非保险公司以外机构按照传统商业模式做收支账务处理,未计提准备金,一旦进入集中赔付期,造成偿付率不足风险,导致企业倒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产品方面

首先,缺少针对C端车主的延保产品。随着车主消费观念的日益理性,在购买延保前,会对延保服务提供商承诺的未来服务兑现能力做综合考量。即使部分供应商向保险公司进行了投保,但由于其同保险公司之间的投保条件和风险转移程度均不透明,将直接影响车主的消费选择。

其次,延保产品五花八门、纷乱复杂,要么保障范围界定不明显,要么仅针对保障出险概率极低的零部件。对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延保服务成了鸡肋产品,车主的购买意愿大大降低。

再次,由于缺少数据的支撑,延保产品的定价千差万别,消费者缺少参考的依据。同时,很多延保产品合约中对维修渠道、保修备件的使用约定不明确,致使延保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受阻。

(3)风控体系的缺失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车辆带“病”购买汽车延保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其他延保服务提供商,绝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承保前验车体系。即使个别公司在承保环节引入了车辆检测环节,专业度也有待商榷,更多的也是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汽车质量故障的判定以及维修方案的选择都依赖于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的汽车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的维修行业经验。但在实际延保服务执行过程中,由于维修从业人员素质、能力不配比,导致错赔和过度赔付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给了不良维修机构骗取维修费用的可乘之机。

风险管控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风险管控手段的缺失,导致汽车延保项目的赔付虚高,进而影响产品的定价。这传导至市场终端,致使消费者对延保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如此恶性循环发展的话,中国的汽车延保市场很难有“质”的改变。

4.市场展望及发展建议

近10 年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汽车销量从2008 年938.1 万辆增至2017 年的2 887.9 万辆。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17亿辆,当年二手车交易量达1 240.9万辆。参照国际经验,随着汽车市场由“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在新车销售利润摊薄的趋势之下,汽车产业竞争焦点将会由汽车本身过渡到汽车相关服务,汽车市场利润将逐渐向后市场转移。汽车延保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产品之一,必将备受汽车整车厂商、4S店、维修企业及其他后市场参与者的重视。

超长保修已经成为整车厂商和4S店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博取消费者关注度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4S店、维修企业等服务机构留存客户、扩大营收的主要方式。这为未来汽车延保的推广和普及奠定了渠道基础。

而对汽车车主而言,消费日益理性,对用车生活及成本支出有了全新了认识,汽车延保逐步成为其自我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他们对汽车延保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会随着用车成本的增加和延保产品的日益优化而提升,延保市场的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尽管车主有明确的产品需求、渠道有强烈的推广意愿,如果延保市场不规范,延保服务提供方不能有效的优化产品及其售后服务,汽车延保市场想媲美车险市场只是空谈。要保障汽车延保市场的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第一,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延保的实操类似财产保险,延保公司收取了客户的预付金之后,要能保证对客户的赔付能力。因此其资金账户、资金投资去向等方面,都需要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

第二,建立和规范汽车延保车辆的承保验车体系。引入第三方检测评估机构,打破车辆信息不透明,在源头上进行风险管控。

第三,建立汽车故障维修方案数据库。车辆出现故障后,维修方案标准化,维修成本透明且可控。

第四,在维修渠道引入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行业信息共享。对信用评级不达标企业及黑名单企业,在行业内予以通报,增加其违规成本,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4S店内的延保服务宣传

猜你喜欢
服务提供商车主保险公司
No.2 如何看待蔚来车友群饭圈化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嘀嗒出行与蔚来达成合作鼓励车主成为顺风车司机
论品牌出海服务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最新调查:约三成云服务提供商正迅速改变其业务模式
香港保险公司过往5年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
网络非中立下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合作策略研究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