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操作性表达

2018-12-03 03:06宋运来
江苏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写作知识词语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宋运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词语教学;阅读理解;写作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9-0052-04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对什么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语文学科专家基本形成了如下共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学段认知特点,结合教材特点,渗透理念,设计课时教学。

本文谨以“苍蝇与蚊子”一课为例,谈谈课时教学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理念。该课教学内容为《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下册)的两篇民国老课文《苍蝇给蚊子的信》《蚊子复苍蝇的信》(参见下文中图1和图2)。教学流程分四个版块:第一,说说我和苍蝇或蚊子的故事;第二,学习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第三,学习“苍蝇与蚊子”的故事;第四,探究文题与雅言。在核心素养理念观照下,本节课教学出现如下新变化。

一、深度学习——词语教学陌生化

课始“说说苍蝇和蚊子的故事”环节,学生依次在“苍蝇”和“蚊子”的词语下方板书了如下两组词语:

苍蝇 蚊子

脏东西 无恶不作 吸血鬼 吸血战斗机

吃货 不死的小强 讨厌 小偷 强盗

可恶至极 烦不胜烦

接着,请学生分别用上述词语,添字组成一句话,分别评说苍蝇或蚊子,如“苍蝇是个脏东西”“令人烦不胜烦的蚊子”等。如果苍蝇看蚊子,或者蚊子看苍蝇,会有哪些词语送给对方呢?如果苍蝇看自己或蚊子看自己,还会用什么词语?如果苍蝇与蚊子也有思想、会说话,会找到什么词语送给我们人类呢?同样是评价苍蝇与蚊子,为何前后用的词语不同?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将学生熟悉的词语陌生化,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苍蝇与蚊子的印象,也不是仅仅用这些词语来表达对苍蝇、蚊子的感受变化,而是通过“为何我们前后送给苍蝇与蚊子的词语不同?”这一问题来点燃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走进教学第二版块“学习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三个启示:第一,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才能对不同的经验与事物采取开放的接纳态度,对自己和对别人有足够的宽容与尊重……才会逐渐成长成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结论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因为学生经历了“我们看苍蝇与蚊子”“苍蝇蚊子彼此互看”“苍蝇与蚊子看我们”,发现不同的人送给对方的词语是不同的。第二,从自身的角度看他人,都能看清他人的长处与短处,唯独看不清自己。学生发现,站在蚊子与苍蝇的角度看它们时却发现了他们的优点,如“身材苗条,长得萌,敏捷,有韧性,而且特别能战斗”。但是,苍蝇与蚊子送给人类的却是“邪恶的巨型生物”“吝啬鬼”等词语。第三,地球上每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合理的一面,请别用人类好恶的唯一标准看待每一种生物,否则会带来自然生态的灾难。这条结论学生悟不出来,是教师告知学生的。因为一旦把地球上恨之入骨的苍蝇与蚊子赶尽杀绝,过不了多久,地球上的人类也会消失。为什么呢?于是教师适时推出第三条结论。活用黑板上教师提供的已有素材和学生口说的词语素材资源,再通过问题的设问,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不停留于单纯知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的学习,而是通过具体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使辩证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逐步走向理性精神(苍蝇与蚊子的存在都有合理的一面)。由知识(词句)层面深入到思维(辩证思维)层面,不断调整或重构原有的认知图式,更新学生的认知方式,丰富其认知策略,进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实现深度学习。

课末,“探究文题与雅言”版块,出示画面,学生分别说画上的内容名称是“粪便、屎、大便、便便”。哪个词语听了让人舒服些呢?学生选择了“便便”。接着教师引导:“有些词语的使用常常会让一部分人受到心灵的伤害。”PPT显示“老年痴呆症、智障者奥运会、老人”等词语,如果用上“认知症、特殊人奥运会、长者”这些雅言、敬语,听起来是不是感到舒服些?很少有学生想到过这些词语的使用会给他人带来隐性伤害,引導学生关注词语的“温度”,提升言语的审美鉴赏力,体悟交际言语的可接受性,感受言说者的语言美与人文关怀,既培养了他们的言语表达力,又润物细无声地把“人文底蕴”的核心素养理念渗入儿童的心间,实现富有语文味的深度学习。

二、培养积极阅读者——阅读理解策略化

拿到一篇文章,阅读一遍后学生往往不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心里一片茫然,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尤甚。如果教师不看教学参考指导用书的话,估计也难准确概括出《三亚落日》一类文章的大意。教师尚且如此,学生尤甚。尤其在这无图不文的“读图”时代,读都读不明白,何来阅读的兴趣?问题在哪里?在于教师忽略一般性阅读策略知识的教学。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只是在反复追问学生:“请你们说说这篇(段)文章讲了什么?”于是,学生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按照教师的要求减缩——“这样的概括,句子太长了。短一点,再短一点。最好是四个字,两个字。”至于学生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很少有教师关注并思考过。以致学生学了一两年乃至六年还不会概括篇章大意。不会概括,往往就抓不住重点,较难走进文本。因此在教学第三版块学习“苍蝇与蚊子”的故事时,教学设计应该更关注阅读策略知识的教学。PPT显示书信一——《苍蝇给蚊子的信》,为学生展示书信范文(简体),学习正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教学,没有在倾情朗读上着力,而是在句子通读过程中,引领学生围绕苍蝇哥哥最想说的话提取信息,第一句是苍蝇“佩服把戏”,第二、三句是苍蝇“介绍把戏”,第四句是请蚊子弟弟“评价把戏”。三层意思都是围绕“把戏”言说,引导学生认识到此段运用了“提取关键词”“联系下文”“言外之意”三种阅读策略。“言外之意”是文章中没有明确说明,需要读者理解、体会的内容和思想。于是针对“弟弟!我做的把戏,你觉得怎样?”这句话,引导:“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我们都懂,谁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呢?”转而教学归纳提取此句大意的方法。在理解的过程中适时渗透阅读的策略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掌握了一般阅读技能,才会有“学会学习”之说。这正是核心素养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之一。

阅读课的教学活动,可以从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三个阶段来设计。第一篇例文《苍蝇给蚊子的信》是我们常见的阅读中设计。第二篇例文《蚊子复苍蝇的信》则是阅读前设计,站在苍蝇哥哥的角度想,苍蝇哥哥最期望读到蚊子弟弟回信什么内容?学生站在苍蝇哥哥的角度,有的说“蚊子弟弟有没有在回信中评价自己做的把戏”,有的说“想知道蚊子弟弟现在的处境怎样”,还有的说“想知道蚊子弟弟有没有新的把戏”等等。《蚊子复苍蝇的信》还没有读,学生已经把回信内容猜得八九不离十了。这种教学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了阅读的教学支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自然走进书信二——《蚊子复苍蝇的信》,为学生展示回信例文(简体)。

阅读后教学例文《蚊子复苍蝇的信》,既不作理解指导,也不去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是把此文当作学生作文后比对的“样文”。“听说,一个学生写出了100分回信作文,老师为什么给他的回信打100分呢?我们要不要见见这篇文章?”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要!”(PPT显示《蚊子复苍蝇的信》)每个学生都急于阅读这一篇作文,于是有效地激起了每位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把自己的回信作文与这篇例文回信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书信五要素有无遗漏,也会关注自己书信中的“回信日期”——如果很长时间才回复,可能意味着哥俩感情浅,蚊子没有考虑哥哥的担心;如果8月10日以后及时回信,可以说明兄弟感情不一般。

阅读教学结束时,许多教师都会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也会不遗余力地把作者若干优秀作品推介给学生,关键是又有几位学生下课后乐乐呵呵地阅读教师推荐的书目呢?反弹琵琶,可能会收到意料之外的“续读”效果。教学两篇例文之后,教师出示《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封面并引导:“这本书,是你们爷爷的爷爷小时候看的书。建议你们最好不要去看,我担心你一看,上课时被老师罚站;下课了你会在校园里撞到树上去;放学了,你坐上车,可能会坐过站。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去看它。”学生会心地笑了。课内阅读动机与兴趣的激发,需从学生心理出发。课外阅读的童趣化“告诫”,其用意是培养儿童积极的阅读心态。

三、培养积极写作者——写作知识渗透化

常规作文教学的套路是:审题——板书关键词语,交流——激活已有知识储备,读文——明白例文写作方法,写作——学生当堂写下文章。在学生动笔之前,往往会提出本次作文要求,常见如“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这样的写作要求,属于“概念化”作文教学,讓学生动笔前戴着镣铐,那支笔多沉重啊,这也难怪学生怕上作文课。“苍蝇与蚊子”一课的书信写作训练,则是通过对第一篇“例文”的分步朗读,把书信五要素渗透进来,如“请你朗读‘标题与‘称呼语”“请你朗读‘正文”等提示性话语。作文后对第二篇例文进行比照点评,只要具备“五要素”就可以得满分,再次强化了书信五要素的习作知识要点。如此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也是对习作自我评价能力的一次提升训练。

在学生学完第一篇《苍蝇给蚊子的信》后,教师启发:“孩子们想想看,蚊子弟弟接到哥哥的信以后,要不要回信啊?”学生齐声说:“要。”“你们讨论讨论,蚊子怎么回信呢?假如哥哥读到信最希望看到什么内容呢?拿起笔来,请你代蚊子给苍蝇哥哥写封回信吧。”让学生代蚊子弟弟给苍蝇哥哥写回信,目的是渗透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与目的意识。读者是谁——苍蝇哥哥,目的是什么——代蚊子写回信。读者明了,目的明了,写作才有内在的积极动力,词句内容等材料会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流淌笔下。

在该课的最后版块,则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两篇书信的创作构思。通过对两个题目——《我与苍蝇》《苍蝇与我》的推敲(审题),思考文章的主角与配角、人物的主动与被动,回应课始学生谈论的“我与苍蝇或蚊子的故事”话题。欣赏创意漫画《便便和饼饼》,因为苍蝇拍“拍打”便便,才诞生了后边的“饼饼”的诞生,形象直观地解决了两篇书信文章创作(构思)的起点问题:黑板上“苍蝇”“蚊子”这两个词语之间要添加一个“和”字,“和”包含两个元素:一是内容围绕“把戏”,二是通过“书信”的形式,才有(创作)了“苍蝇和蚊子的故事”。“发展思维”是写作教学的核心追求,让学生由会写一封书信,到会写一类文体的一般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深度建构。结课时,教师手指投影漫画图片说:“回家后,这个故事(《便便和饼饼》)千万不要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听了估计会倒胃口的。”如此幽默的提醒话语,再次把言语“交际”意识润物无声地渗透于课外。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从多维视角来思考“苍蝇与蚊子”一课的教学。部编语文教材的到来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行,让我们站在了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起点上,用实践为理念找到合理的落脚点,探索发展核心素养的操作性表达,建构我们的语文生态课程,创生语文课程教学,探寻科学的课程主张。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书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知识词语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写作知识:简化、转化、内化
写作知识的呈现路径
由“类”到“个”,写作知识开发有理可循
优化词语教学 夯实语文基础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式解读
反思中学写作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