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12-05 07:21李亮孙慧英王玺李敏生
中国果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吉县间伐果园

李亮,孙慧英,王玺,李敏生

(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大宁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部,东西部残垣沟壑区山顶塬面海拔较高,是富士苹果理想的种植地点。为了摸清大宁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苹果树适宜性评价与区域规划,对大宁县苹果资源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采取访谈法,调研对象有县科技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分管农业的乡镇长、农户代表等。调研内容包括:各乡镇苹果资源概况,如栽种面积、挂果面积、产量、价格等,以及代表农户的果园情况,如规模、树龄、栽培方式、管理水平、单产、水肥条件、交通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植保等,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1 大宁县概况

1.1 地理条件

大宁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部,吕梁山南端,黄河东岸。东与蒲县、隰县为邻;西与陕西省延长县隔黄河相望,北与永和县接壤,南与吉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7'55"~110°0'4",北纬 36°16'40"~36°36'25"。全县总面积963.22 km2,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貌分为中部河川地貌、东西部残垣沟壑地貌,南北土石山地貌。昕水河由东向西横穿县境,注入黄河。土壤90%以上是轻壤,结构疏松,易被冲刷,有机质含量低[1]。

东西部残垣沟壑地貌占县域面积56.5%,总面积54500 hm2,海拔 480~1200 m。东部沟坡陡峭,多呈“V”字形,垣面开阔,土地平整,其中太德塬1000 hm2以上,土壤肥力较好,利于开展机械化生产。西部沟坡较缓,沟谷较宽,呈“U”字形[1]。塬面除受水土流失,还受河谷风侵蚀影响,相比东部塬面,西部更为破碎。罗文文等[2]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苹果叶片光合速率增强,水分利用率增加,果实糖酸比呈上升趋势。因此,高海拔比低海拔果园有相对较好的果实风味和外观着色。大宁县东西部残垣沟壑区山顶塬面海拔较高,地理环境优越是苹果树理想的栽培地点。

1.2 气候条件

大宁县年均气温11℃,年均降水量464.6 mm,年均无霜期212 d,年平均日照时数2432.2 h,春季天气多变,少雨多风,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散失快,春寒发生比率高。夏季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的50%以上,常有暴雨和冰雹。秋季阴雨连绵,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时间长,达170 d[1]。富士苹果对光、温、水等气候条件较为敏感。研究表明,富士苹果在黄土高原的晋、陕、陇适宜性强。限制该区域苹果种植的主导气候因子中,最主要的是有效降水量。降水与生长季节需水不匹配可能会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进而降低产量[3]。因此,可以通过改善灌溉条件和提高空中水利用率来提高单产[4]。

1.3 农业生产情况

根据2012年《大宁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农、林、牧土地比例将由4:3:3调整为2:5:3,即在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情况下,缩小农业用地,增加林业用地,形成以林促牧、以牧促农的格局。近年来,大宁县占水果经济林面积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其中苹果面积4573 hm2。

2 调研情况

2.1 各乡镇苹果产业情况

大宁县苹果总栽培面积5375 hm2,其中挂果1428 hm2,挂果面积仅占总栽培面积的26.57%。未来5年内新栽果树陆续进入结果期和盛果期,产量预计能达到109500 t。以不变的价格来计算,产值预计能达到5~6亿元。与2012年统计数据对比来看,苹果面积增长了802 hm2,平均每年以新增133 hm2的速度增长。苹果总产量增长了23440 t,平均每年以新增3900 t的速度增长。从产值来看,仅苹果产值就已经超过了2012年大宁县农业总产值的水平。

表1 大宁县各乡镇苹果产业分布情况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status of every rural area in Daning county

表2 苹果园调查情况Table 2 Orchards status of inquiring plot

2.2 地块苹果园调研情况

通过走访不同乡镇的村庄,了解了不同果园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苹果园栽培模式有乔化和矮化。由于树龄不同,无法对两种模式的产量进行横向比较。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3 大宁县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郁闭严重

通过走访太古乡一些老果园,发现郁闭现象严重。由于树冠高、枝量大,同一树冠内外、上下之间所结的苹果质量也有较大差别。果树郁闭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果农不忍间伐,而是采取各种整形修剪技术,如开心型等高光效树形,以增加通风透光。然而,控冠技术不易掌握,要想改造成开心型树形,需要循序渐进。倘若一次性过度修剪,容易伤根,使树势弱化、抗病力降低。况且开心型也需要一定的株行距。随着树龄增长,树冠增大,郁闭现象更为严重。总之,整形修剪治标不治本,合理间伐才是解决对策。

3.2 鼠害严重

中华鼢鼠对于苹果树的危害在大宁县比较突出,特别是太德乡。据2012年版大宁县志记载,在1990年和2011年,太德乡鼠害分别危害农作物面积达266.67 hm2和100 hm2[1]。通过调查了解到,太德乡的土质较其他乡镇的松软,这种土质利于中华鼢鼠打洞和栖息。中华鼢鼠对苹果树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根系,危害严重的果园,苹果树根被咬毁严重。

3.3 种植规模不科学

个别果园存在规模大、土地承包期限短的问题。通过对太德乡某基地调研发现,该苹果园规模4.67 hm2,为矮化密植的短枝富士,问题在于土地流转费用高,承包年限短。苹果种植业本身就是长效产业,矮化密植栽培通常4年以后挂果,10年以后达到丰产期,20~25年为一个生产周期[5]。过短的土地承包年限不利于苹果树的合理经营。而4.67 hm2的规模,对于单独一户果农来说,就属于规模不经济,具体表现就是资金投入太大,劳动投入力不从心。再加上农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如果遇到灾年或苹果价格低迷,投资将无以为继。

3.4 缺乏优质品牌

大宁县与毗邻的吉县地形气候类似,苹果种植面积不及吉县的1/3,产量仅为吉县的1/10[6]。从外观、口感来说,两县苹果相差不大,但苹果价格却低于吉县苹果。大宁县苹果收购平均价格为5元/kg左右,而吉县为6元/kg左右,单价低20%。同质不同价的问题反映出大宁县苹果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由于两县相邻,大宁县又存在价格洼地,导致大量果商到大宁县收购苹果,囤积在吉县果库,两地苹果混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吉县苹果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4 大宁县苹果发展建议

4.1 转变观念,合理间伐

转变思想观念,由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观念转变。直观上认为会间伐减产,但是,果品单果重增加,苹果品质质量部分提升,可见单产并不一定会减少,反而,因为品质的提升,使单价上升,从而总收益并不减少。对于郁闭的老果园,可以间伐。间伐时,先伐掉带病的、长势弱、树形差、结果不佳的果树。间伐后的果园,进行拉枝、轻度修剪。以太阳光射过树体,投影到地面有光斑为最佳。只有果园通风透光,套袋、摘袋、铺设反光膜、摘叶转果等后续增色等措施才有意义。

4.2 统一行动,清理鼠害

鼠害有流窜爆发的特点,灭鼠时,要统一行动。中华鼢鼠喜欢在地下挖掘成长而复杂的隧洞,在洞里居住和取食,很少到地面上来,捕捉难度较大。同时,中华鼢鼠骨头可以代替虎骨入药,制成“虎骨酒”,肝、胆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做好宣传与贯彻,聘请捕鼠专家传授捕鼠技术,推广捕鼠方法,引导相关药品企业进驻大宁县收购中华鼢鼠,畅通下游产业。

4.3 因地制宜,适度规模

科学规划苹果宜栽地,合理布局大宁县苹果园,因地制宜选取栽培模式,如太德塬等大塬面能够推进机械化的地块,可以发展矮化中间砧密植栽培模式。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是世界苹果栽培模式的发展潮流,优点是周期短,省工,易管理,劣势在于前期投资较大。对于立地条件不太好的坡地、梯田,要以乔化稀植栽培模式为主,这种传统模式的优点是果品品质好、成本低。缺点是用工量大,周期长。对于农户和合作社来说,投身苹果种植业前要计算好投入产出比,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从而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4.4 县际联手,共塑品牌

大宁县与吉县山水相连,地理自然条件类似,两县应携手合作,在苹果产业上寻找共同点,把临汾西山片区的苹果产业做大做强。从大宁县角度来说,合作有利于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吉县来讲,为了保证苹果货源的大量、优质和稳定供给,做好迎接高端客户大批量订单的准备,也有必要在临近县地理自然条件类似的地区提前布局。县际间的合作是保证广大果农利益,促进临汾西山片区苹果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吉县间伐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吉县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秋天的果园
药茶产业 蓄势起航——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培育药茶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支撑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山西:吉县苹果形象体验店正式启动运营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