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2018-12-07 03:49穆海龙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转型期职业规划护理

穆海龙,陈 功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多,而在经济转型期间,对于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提高就业率,就应当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入手,只有强化其就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够为突破就业瓶颈、走出就业竞争困境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大学生更快、更好就业,实现高校护理专业人才向相关用人单位打通人才流通渠道,为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经济转型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一)经济发展目标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

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通过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全国高校招生数量急剧扩张,大学生扩招带来的结果是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虽然当前国家已经停止扩招,但扩招影响的余波仍在,用人单位在高校毕业生人才的吸纳方面能力不足。对于高校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同期的就业竞争压力仍然较大,一个岗位的竞争人数众多,一旦自身的就业能力不强,也就无法赢得就业竞争,不得不面临就业难、难就业的困境。

(二)经济转型期的用人需求下降

经济转型期的一大表现便是行业发展速度放缓,许多行业在用人岗位方面的需求大量缩水,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等缩水情况更为明显。许多企业濒临破产边缘,不得不通过削减用人数量、压缩用人成本来谋求自保。同时,从国外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外商在华投资额度降低,相应的投资企业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也就同步降低。大学生在愈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中如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一技之长,无法在就业能力方面有突出表现,也就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于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而言,经济转型期的大背景同样造成其面临就业困境[1]。

(三)中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影响

从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来看,城乡二元结构现状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基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工资待遇和职业前景相较城市差距较大,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要么选择大城市中的穷困,要么选择小城市的安乐。现实情况是许多大学生宁愿选择前者。对于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其未来就业选择当中,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同样明显。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待遇较好,职业前景和工作环境相对更佳,基层和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医院则门可罗雀,福利待遇较差、工作环境不佳、职业前景不明朗,也就导致毕业生多追求大城市就业,宁可待业也不选择乡镇地区的岗位[2]。

二、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高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

高校护理专业大学生之所以就业能力薄弱,很大原因在于其就业观念的不正确,尤其是就业期望值的不切实际。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求学的主要目的便是毕业后的就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了投资行为上,期待进入大学后必然能够在毕业时获得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当中的预期多倾向于三级甲等医院,在薪酬方面的要求也较高。而现实情况是,医疗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毕业起薪在大学生群体中居于底层,需要其在执业资格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突破。

(二)职业规划短缺导致就业能力培养不到位

高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群体中,许多因在职业规划方面的考虑和计划不足,相关理念不到位、实际规划工作短缺,也就导致其在就业规划方面缺乏长远目光和前瞻性,导致其在大学学习期间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就相对不足。许多护理专业学生单纯遵照学校的教学步骤进行,未能基于自身的优缺点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做好就业准备,职业规划工作不到位,就业能力培养不足,在进入毕业期时也就陷入茫然无措,无法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获得满意而相当的就业岗位[3]。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要求偏离

从高校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问题来看,许多专业教育过分遵循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因循守旧,未能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步伐,不能基于市场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要求偏离。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教育,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程度不足。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招聘护理专业人才除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既关注其人文素养,还要求其能够临床操作娴熟,更加需要其能够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4]。高校在培养模式上的缺陷造成了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要求的脱节。

三、经济转型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开展就业培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为实现经济转型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应当在教育当中重视就业指导,将就业培训教育融入教育体系当中。一方面,高校应通过专业教育中的就业教育渗透,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了解进而掌握就业方面的知识,逐渐形成就业意识,能够在专业学习之余关注未来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可开展就业主题讲座和活动,以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通过讲座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同时能获得就业能力上的培养、提升,在正确就业观的指导下做好就业规划。

(二)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树立就业目标与职业理想

指导学生职业规划,让学生在入学伊始便接受多种形式的职业规划教育,如视频学习、教材学习和临床见习等方式,使其获得足够的熏陶,逐步对护理专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逐渐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同时匹配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为未来的就业做好提前规划[5]。老师应当指导学生作自我职业规划,在通过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对自身有更准确的评估和定位,再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对应的职业发展设计,结合自身和市场实际作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在明确就业目标和职业理想的前提下,将职业规划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三)市场方向专业教育,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为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与市场的联系,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培养紧跟市场方向,高校在专业教育当中应当确保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避免脱离实际、脱离市场。为此,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应当在打好专业教育业务能力基础的同时,时刻关注社会市场动向,关注护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要求,结合市场反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确保专业教育符合市场实际。同时,老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关注学生职业规划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在日常专业学习和能力训练中作针对性的提升,以不断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获得良好表现。

(四)举办模拟招聘活动,提高学生未来就业成功率

为强化就业实战能力,让学生在进入招聘市场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高校护理专业可在学生毕业前举办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获得实践演练机会。可让医院就业岗位领导和招聘负责人、临床护理专家等作为模拟招聘的评委,让学生通过实战演练来发掘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在增强就业自信心的同时尽可能消除自身弊端带来的不利影响[6]。学生可在模拟招聘活动中听取专家评委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完善自身实力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该活动还能够增强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使其重视面试的言行举止、仪表与礼仪要求,增加就业的成功率。

结语

对于高校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其在经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总体就业能力有待提升,成为了高校护理专业教育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护理专业在实施就业教育培训时,应当明确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能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韩辉,兰芳,祝金旭.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5,(3):200-202.

[2]丁国军,杨俊杰.高护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8):132-134.

[3]庄凤娟.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5,(19):60-61.

[4]莫军成.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J].高教论坛,2013,(9):41-43.

[5]郑晓春,韩德兰,王立新.地方高校转型期间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7):109-112.

[6]王颍,赵云峰,孙国栋.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4):33-36.

猜你喜欢
转型期职业规划护理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评价及障碍诊断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