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2018-12-07 03:49陈美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陈美玲

(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5)

一、新时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内涵:一是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1]。这是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广义与狭义、全面与局部的两种理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不仅有所创新,更将一种全新的自主、交互模式和理念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加以赋予。新时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一步转换,将网络心理健康阵地途径进一步拓宽。

二、“90”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和延展性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让有些大学生如鱼得水,能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吸取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和监控,能够在高校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自我监管和控制能力,正确用网,合理上网,提高网络心理健康。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自控能力不强,长时间沉浸在影视剧、游戏、交友聊天等娱乐方面,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漠,出现网络行为失范等情形;更有沉迷网络,逃避现实交往,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心理偏差,如社交障碍、逻辑思维能力下降、网络成瘾等心理与行为问题。

三、新时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一)利用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新动态

高校利用心理测评网络问卷、心理健康行为预警数据等手段,将学生心理筛查、危机干预、日常表现、学业预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将心理健康档案与心理咨询开展情况建立数据库,用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大数据了解他们关心的话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议题在外网络上互动交流。联合初高中,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立体化、跨时空追踪分析,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与帮扶。

(二)打造网络云媒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空间

构建集资源、教学、学习、实践于一体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将网络课程“碎片化”,分解成知识点,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学习内容,打造学生线上提问、老师线上回答、小组讨论、话题辩论等互动空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如心理健康活动月、工作坊、兴趣联盟等,将学习与实践充分结合,寓教于乐。打造高校官媒体系,搭建高校联盟,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新型舆论阵地,建立高校新媒体矩阵,发布新媒体白皮书和新媒体排行榜,促进高校新媒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开展舆情联动。

(三)融入生活微时间,开发网络心理健康新资源

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提供丰富的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其可以设计的内容包括心理书屋和心理百科、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介绍、优秀心理影片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线上推送心灵故事、心理调适方法、心理影片、知识讲座等服务;精心打造心理健康主题漫画、情景剧、微视频、纪录片、脱口秀、论坛等互联网线上互动产品,将心理健康教育小模块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四)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新机制

组建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对高校辅导员加以心理与网络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能力,通过网络研判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引导高校辅导员积极运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以辅导员工作创新团队为支撑,将集中演讲延伸至分散沙龙,从线下活动延伸至线上推送、互动,将现场内容转化成系列慕课。组织团学干部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开设新生心理素质训练营和学长计划,利用“朋辈群体”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救助和朋辈互助作用。

四、新时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展望

(一)意识形态的阵地观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网络是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而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把握则至关重要。将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深入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用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融合、创新、开放等特点,潜移默化的占领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二)机制合力的构建观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3]。“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单要依靠高校的教育资源,更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发挥出应有的合理作用。只有建立起互通互联的体制机制系统,才能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政府层面加强领导,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高校把教和学结合起来,建立有序的教学机制;社会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氛围,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能量。

(三)技术植入的创新观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具体的人,“互联网+”时代,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思想和知识传播、发酵的重要领域,这就要求高校做好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打造理论主阵地和网络新阵地统筹的新平台,要形成网上网下相互呼应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既要能进行网下趣味教学,也能进行网上的测试与咨询,又能进行线上线下的联合活动。唯有在良性互动当中,才能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

(四)体系建立是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趋势

高校建立健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成从工具意识到体系建构的理论认识,从而构建基本的理论框架,对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原则和对策建议,构建实践操作系统,建立评估的指标体系与实施效果的评估,建立法律、自律等保障机制。这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大工程,它可以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研究,促进对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掌握,增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切实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服务,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助力良好社会心理气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姜巧玲,胡凯.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J].现代大学教育,2011,(6).

[2]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习近平在学校与少先队辅导员、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座谈[N].人民日报,2014-05-31(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