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比较

2018-12-11 06:50邹建荣冯锡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导针稳定型股骨

邹建荣 张 敏 冯锡光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英德 513000

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可能与其自身骨质疏松有关。当患者发生跌倒后,下肢可能突然急转或者过度内收或者向外伸展,或者受到间接外力影响,导致粗隆位置发生骨折现象。粗隆间骨折由于局部血运丰富,可能肿胀、瘀斑明显,甚至加重疼痛感,无法站立行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3]。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极易牵连压疮等并发症产生;若治疗不当可能造成畸形,直接影响肢体功能[2]。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探讨PFNA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纳入的60例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13例,女17例,年龄52~85岁,平均(70.2±3.3)岁,病程 0.5~10h,平均(5.6±1.8)h;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3~85岁,平均(71.0±3.2)岁,病程0.5~9h,平均(5.4±1.7)h。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具有外伤史,合并不同程度的疼痛、压痛、外旋及畸形等症状,经过X线、CT等检查确诊。(2)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3)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4)资料齐全,精神或者意识状态较好者,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资料不全,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者会,无法配合研究。(4)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PFNA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利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置于骨科牵引床上,健侧肢体外展,患侧内收10°~15°;采取闭合牵引复位操作,可在股骨近端外侧行小切口进行辅助操作。在患者大转子顶点向近端延长5cm切口,显露大转子尖端大转子,并从股骨大粗隆顶点偏外侧0.5cm放置导针直至股骨髓腔,在空心钻下逐渐增大其入口,沿着导针放置PFNA主钉,调整适宜的角度与高度。安装瞄准器,手动旋转置入主钉至适当位置,置入近端螺旋刀片:股骨颈内打入导针,透视确认位置(位置在股骨颈中点偏下远端到关节面下5~10mm)安装螺旋刀片;沿着导针位置打入螺旋刀,直至股骨颈。置入远端锁钉,透视见位置良好,拧入尾帽,缝合切口后结束手术。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患者采取仰卧位,从患者大腿外侧入路,并在股骨大转子位置作纵向切口,使大粗隆部以及股骨颈基底完全暴露,行骨折复位操作。选择适宜的钢板贴于股骨干皮质,采取克氏针妥善固定。同时在钢板近端放置导针,明确位置后取出导针,放置锁定钉,拧入锁定螺丝。在透视下观察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若复位较好可清洗创口,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随访四个月,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手术相关情况,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疗效判定标准[4-6]:(1)显效:患者相关症状消退,经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90分,说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较好。(2)有效:患者相关症状缓解,经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70~90分,说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一般。(3)无效:患者相关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经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70分,说明功能恢复情况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住院、骨折愈合以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随访中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髋内翻、固定物松动断裂、螺钉退出以及肢体轻度短缩等,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6.67%(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发生率日趋增长,受到临床广泛关注[7-9]。股骨粗隆属于机体中承担应力最大的位置,是松质骨结构,若受到外力作用后,可能产生粉碎性骨折[1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瘀斑、外旋畸形等,部分患者甚至无法站立或者行走,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中具有重要意义[11-12]。

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效复位骨折位置,联合早期康复锻炼,促进骨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降低致残率,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其中股骨近端锁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严格按照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利用锁定螺钉方式妥善固定接骨板后骨折块,骨折顺利复位后,可保证股骨形态及其稳定性。另外股骨近端锁定板是在切开复位基础上,直视下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同时剥离较多软组织,加之股骨粗隆位置丰富的血运,在骨折愈合中具有一定意义。在直视作用下进行复位操作,效果明显,促进颈干角恢复。但锁定钢板是在髓外进行偏心固定,负重后锁定钢板时需要承担较长力臂,明显提高力量,从而增加术后髋内翻或者畸形的风险性。另外手术切口较大,出血量较多,明显提高对患者的伤害。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完善,临床认为采取PFNA治疗效果显著,促进病情快速恢复,改善骨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3-14]。本文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以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可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折快速愈合。PFNA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基础上进行改进,明显增加固定效果,同时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其中螺旋刀片末端能够有效压缩骨折,抓持力较好;而刀片芯直径明显增加,从而提高填压骨质效果。将螺旋刀置入后,并进行锁定操作,可防止旋转,提高骨折位置的稳定性。另外主钉距离负重力线较近,有助于负载传导,缩短力臂,进一步提高生物力学特点,增加固定稳定性,促进患者尽早开始康复锻炼,减少并发症产生[15]。从上述结论中看到,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6.67%(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6.67%(P<0.05),说明研究组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PFNA属于半闭合手术,术中剥离软组织较少,避免骨折断端暴露,从而缩短出血量,降低对患者伤害。同时利用远端锁定,有效防止内翻以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综上所述,PFNA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促进骨折快速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肢体功能,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导针稳定型股骨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股骨头髓钉倾斜角测量器的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术前计算机设计三维打印制备舟骨螺钉导向模板置钉精确度的实验研究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