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18-12-17 12:19高姝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姝

摘 要:新世纪新形势下,人才是强国富民的关键,是全球共同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是我国必将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同时,在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外语教育与学习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帮助其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和渠道, 故而,本文以外语教育的核心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研究重点,齐齐哈尔大学英才班实际教学为依据,探究拔尖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拔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74 — 03

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实现国家政治、經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世界强国间的差距。其中,以“珠峰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最为典型。但在选拔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拔尖人才缺乏的严重问题,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

外语交流是全球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是个人拓展视野、开阔心胸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在外语教育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是其重要核心目标之一,是衡量外语能力与水平的有效工具和外在表现。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上颁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的文件,并在该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自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关于跨文化教育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便逐步走进了各国专家学者的视野。其中,关于跨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探讨,专家学者们都各抒己见,但就其共同之处而言,应该包括如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各文化均有其特性,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非主流文化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等内容(黄志成、魏晓明, 2007:61)。归根到底,在跨文化教育中,学习者应认识到并尊重各文化间的差异与不同,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途径,而交际也是语言应用的终极目标和挑战。外语学习也不外如是。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与交际更是复杂而艰巨,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将外语学习融入到实际交际之中,更能够让学习者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与效用。故而,任何外语教学都必须把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来传授,也只有在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者才能真正学会使用所学外语(赵爱国、姜雅明,2003:332)。跨文化交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跨文化教育课程,培养学习者应有的跨文化意识,尊重文化差异,并将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交际之中。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2003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新时代新形势对我国提出的必然要求和挑战,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人才工作明确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但由于我国起步晚,底子薄,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在培养拔尖人才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其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问题最为艰难,尤其是对于大学这个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各大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更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却始终存在不少的困境与难题,如观念阻碍,体系陈旧以及保障举措乏力等问题(彭泽平、姚琳,2016)。这其中不仅涉及对学习者的培养问题,更涉及对学校教育的完善以及教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即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水平、能力、视野以及发展潜力等各项综合因素,然后再探究受教育者的培养模式及方法。

而在对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则是什么是拔尖人才?拔尖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及能力?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具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如,拔尖创新人才可以被界定为在智力、创造力、艺术、领导才能或特殊学术领域具有显著成就和能力的个体(阎琨,2013),即在知识文化上具有较高水平,在艺术创造上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在领导能力上水平卓越,同时在某一特定学术领域或自身专业知识上具有过硬本领。亦或是,“一流的大学培养的一流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责任,是在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有修养、有境界、有能力、有视野的人。”(谢和平,2013)同样,所谓拔尖人才,也要在具备一定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内在修养和宽阔的国内外视野。再有,“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既可是学术型人才,也可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培养理工科类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仲伟合,2013)也因此,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今形势的需要,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多种类型的人才来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但通过各高校实践总结看来,大学生应该至少具备“五种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仲伟合,2013)。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味着大学生能够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沟通,能够与国际化发展相接轨,能够参与到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当中;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及就业创业能力意味着大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创造性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追求自身的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保障大学生不论在何时何处都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进步探索。故而,具备以上“五种能力”才能够保证大学生今后未来的自我发展,甚至成为优秀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也正因如此,本文以其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重点考量方向,探究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三、拔尖人才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本文以齐齐哈尔大学16级中文英才班32名学生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为期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理论,考量拔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总结模式及方法如下。

1.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鼓励学生实现有效交际

对于英才班的教学与培养,学校从各个方面为其提供各种高效便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其中,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感受,在课堂上完全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之中,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多元化教学手段也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2007年,教育部筹备出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育部,2007:1)不仅明确了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还对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了着重强调,是教育部在审视时代发展,探索时代要求后的明确指令。即“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张红玲,2007:2)。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学习软件也迅速应运而人生,其中,集趣味性和专业性与一体的配音软件也是大学英语课堂的常用教学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对英语原声的模仿和学习,可以从中更为真切的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与魅力,在趣味中学习,体味文化间的不同与差异。

2.灵活课程设置,鼓励英才先行

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课程采取分级制教学法,通过对高考入学时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主要分为二级班和一级班(其中,二级班学生英语成绩较高),故而,基于学生本身英语基础程度,鼓励二级班及英才班学生在第二学期积极参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此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学生具有明确而实际的目标,且目标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故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热情较高,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同时,提早参加考试(较一级班相比)会给英才班学生从心理上带来优势,在情感上更容易产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更加有助于学生高效能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就实际效果而言,在备考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能够主动安排学习计划,完成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专业+外语模式,助力就业前景

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课程采取“3+1”模式,即前三个学期进行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第四个学期为学术英语课程,共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如此,既可以为学生打牢英语基础,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時又与学生的专业课相结合,扩展专业领域的基础英语知识及词汇,既帮助学生扩展就业前景,又符合时代对于拔尖人才的基本要求。所谓拔尖人才,不仅要具备卓越的文化知识,更要具备一流的人文素养,及境界视野。以外语为媒介,为其开启连接世界的窗口,拓宽学生的眼界及视野,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需要的诉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学科特性,大学英语课程为其提供人文类学术英语、理工类学术英语以及管理类学术英语等三大类不同英语课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普及和深入,即从语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夯实,又从专业领域帮助其与国际接轨,在未来全球化、世界化的竞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符合外语教学的双重目标:语言文学目标(即掌握目标语言系统和语言应用技能)和社会人文目标(即培养社会技能和人文素养)(张红玲,2007:192-193)。

4.创造实践环境,鼓励跨文化实践

得益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对英才班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在最基本的听说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地道的外语视听素材,鼓励学生对经典片段及台词进行模仿表演,这也是外语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即角色扮演(role-play),学生们可以在表演实践中,感受异域文化,了解相关跨文化知识,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实际操作;此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另一常用教学手段为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师给定相关话题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地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融入自身见解观点,并在课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用英文进行展示。如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发挥自身才能,实现对英语知识的熟练应用,也是对拔尖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四、总结

在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各高校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即想要培养什么样的拔尖人才;其次,才是对相关培养模式及方法的探究。基于齐齐哈尔大学学生的基本情况,就大学英语学科而言,既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又要着眼大局,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未来的国际化、世界化竞争中,能够奋力一搏,可谓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故而,应始终牢记基础+扩展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不断探寻适合我校校情的有效培养模式。就本文的探索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四点内容,即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鼓励学生实现有效交际;灵活课程设置,鼓励英才先行;专业+外语模式,助力就业前景;创造实践环境,鼓励跨文化实践。当然,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经济的发展,还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锐意创新,不断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黄志成,魏晓明.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58-64.

〔3〕彭泽平,姚琳.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困境与出路〔J〕.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3):40-44.

〔4〕谢和平.大学的人文艺术与科学〔N〕.光明日报,2013-01-16(03).

〔5〕阎琨.拔尖人才培养的国际论争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3,(04):5-11.

〔6〕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伟合.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01):98-101.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跨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跨文化教育:对每个人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