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教育视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12-18 05:28陈媛媛陈思宇
关键词:心理品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陈媛媛,张 斌,陈思宇

(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多元化的现象,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大学阶段,学生完成了从少年到成人的心理转变,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是一个人社会化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与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两性问题、社会适应等。但由于这一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新生代,成长环境相对“温室”,一直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学生个人的承压能力较弱,他们普遍遇到难题后迷茫,遇到挫折后不知所措。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逐年的范围扩大化、问题严重化,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字眼不断出现在高校学生身上,并在高校学生中频频引发各类事件,每年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死亡的数据触目惊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和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在此形势下,政府和各高等院校都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普遍为以下三种:第一,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心理健康中心;第二,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等;第三,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并成立教研室。但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中有多少认可度?心理健康课程的效果如何?心理咨询是否还是学生心中的禁忌?有关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是否已在所有学生中推广?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四所高校为调查点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进行访谈的方法,从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反馈,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后效果,对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丰富度等方面,探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否适应学生发展。

(一)调查形式和调查对象的确立

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学生基本信息、自我心理状况认定、对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感受及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活动这四个方面,根据合理性、实用性的原则共设计26个问题,并自编《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表

调查问卷考虑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级三个方面的因素,抽取了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2015、2016、2017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问卷38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88份。其中男生190人,占总数48.9%。女生198人,占总数51%。农村学生197人,占总数50.7%。城市学生192人,占总数49.2%。问卷有效率是97%。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析

我们针对搜集到的388份有效问卷中学生的回复情况及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面,有78%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群体是一些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仅有19%的学生认为,所有的大学生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课的教育,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群体问卷调查结果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方面,有88%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高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仅有11%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发点的问卷调查结果

由此调查结果分析,高校在心理教育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重新定位目标群体,不断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积极心理学的普及力度,让大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群体,不仅仅局限在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而是让“人人都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近90%的学生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围绕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心理问题及疾病等方面,学校注重的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原理知识,把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感知的过程等同为心理教育,更多的去讲述遇到了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各种心理疾病要如何预防,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包含了积极心理学、幸福课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育的相关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问卷调查结果(多选)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比较丰富,包括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心理情景剧等,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形式较单一、活动内容较少,如表5所示。

表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多选)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面,有77%的学生认为,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处理方式,有18%的学生认为,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可以让自己更加积极向上,挖掘了一定的潜能,如表6所示。

在心理健康课程是否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方面,71%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个人积极健康心理品质提升较少,仅有27%的学生认为可以有较多的个人积极健康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课程在发挥促进效果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如表7所示。

在心理咨询的认可度方面,有85%的学生认为,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不会选择去做心理咨询,更多的选择与朋友沟通或自我排解;仅有7%的学生会选择遇到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不高。

表7 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能否提升个人心理品质问卷调查结果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引导有待完善

教育部2002年颁布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不论是社会背景、还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面临的压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国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引导、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管理和实施等各方面的内容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进一步的修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群体、教育方式、管理模式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教育理念方面,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也需要从单纯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向立德树人全程化健康心理品质培育方面转化。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都有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研室,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有相关的心理健康协会组织相关的活动,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但是没有做到专业化。有很多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并非专业的心理学专业出身;高校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靠在学生处下,未形成专门的部门;高校里负责心理咨询的老师人数较少、任务量重、多数还需要兼职其他行政工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去。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形式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点更多的放在了各种心理问题方面,而忽略了对普通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功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来说比较传统,过多关注消极层面,强调的是问题的解决,而未从积极的方面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讲座、社团活动等,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也缺乏多样化、灵活性;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单一陈旧,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

国家应尽快出台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政策和文件,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为:立德树人全程化健康心理品质培育,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倡高校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支持;规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

加强引进心理学专业教师的政策力度,力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的教师与工作人员都经过专门的心理学培训或取得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并形成一定的培训机制,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在相关教师的职称晋升、工作量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与政策鼓励;形成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课件制作、集体备课、示范课程等方面做到以老带新、全面优化、资源共享;成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独立机构,专门从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做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朋辈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制定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并在班级做好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工作。

(三)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设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学生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但多元化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个人人格的塑造有了比以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大学这个社会化最为关键的阶段,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能再以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为主,也不能再以解决问题为主,而是应该设立更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将挖掘个人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要由针对于部分问题的解决,转变到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同时也要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单独的课程教育转变到全校范围的、全教育流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拓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为主导,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与服务。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如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学业的发展、步入社会的角色适应等方面,给予心理学方面的支持与指导。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人格特质,培养自己人格特质方面积极的部分,给自己贴上“积极”的标签,对自我充满信心,充分的接纳自我,以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自我;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引导学生更加乐观的看待问题、树立大学生的希望观。

3.丰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从过去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堂体验式互动教学、团学活动与心理健康内容的有效结合、朋辈辅导、心理情景剧、开展学生的自助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等;鼓励学生以课外践行、社会实践的形式塑造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锤炼大学生坚韧、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构建家庭、高校、社会之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联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与环境,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方面共同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