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数学,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2018-12-18 18:20赵哲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题组一题小数

赵哲

题组数学就是把相似的题目以及考点相同、思路相同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在类比、变化中思考题目的解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各个题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题规律,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对比型题组,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知识

数学习题中,有很多类似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其他类似问题的解法也就出来了。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之后,就可以理解题目所考知识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直接解答题目。在小学阶段中,我们会先后学习加减乘除法、小数、分数等知识。在学习“小数的性质”这一章时,就可以给出一些对比题型。例如,“将小数5.713除以0.001会得到多少?将它们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三位后相除会得到多少?将它们同时扩大1000倍后再相除又会得到多少?”学生在思考过后很容易发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将它扩大多少倍,就把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也可以除以倍数的倒数,结果都是不变的。在这里,教师把几句不同的话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学生就会发现“乘以1000、除以0.001、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发现规律比老师单纯的理论讲解效果好得多。通过对比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一题多变型题组,在变化中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一个数学问题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问法,每一种问法可能考点也不一样,但学生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就可以解答。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小学生思维逻辑的特点,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这一学科。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小学一年级最先学习的就是认识数学,然后学习数之间的加减法。在学习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给出一组一题多变的题组。例如,“有十只鸡,五只鸭,那么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鸡比鸭多多少只?如果有十只鸡,鸭比鸡少四只,那么鸭有多少只?如果还是十只鸡,比鸭少四只,此时鸭有多少只?”看到这几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迷糊,已经被这几个问题绕晕了,其实仔细认真地阅读题目后,就会发现这四个问题只涉及加减法,只是问法不一样而已,第一问和第四问要用加法,第二问和第三问则要用减法。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问法。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要求多的、大的就要用加法,求少的、小的则要用减法。只要看到题目后认真分析,就会找到解题方法。不同的题目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性。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一题多解型题组,让学生学会思考

同一个问题,不仅问法多种多样,解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学生最后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对的。有些问题只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答出来,我们就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用很复杂的方法计算结果,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是不可取的。我们提倡一题多解,然后在各种解答方法中找出最优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例如,“有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三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四十千米,另一辆车的速度是每小时五十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把两辆车分别行驶的路程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两辆车一小时一共会行驶多少路程,再乘以时间;还可以利用方程思想,这几种方法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样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因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通过对比型題组,一题多变型题组,一题多解型题组,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练习中不断总结规律,以后遇到相似的数学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快速地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姜嫄小学

猜你喜欢
题组一题小数
失踪的小数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类正弦定理猜想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