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扶贫研究

2018-12-18 01:14江新奎赵玉荣
中国市场 2018年32期

江新奎 赵玉荣

[摘要]金融精准扶贫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贫困户先天金融能力不足,金融精准扶贫涉及的相关部门多,金融精准扶贫的投资收益率低等因素,导致金融精准扶贫目标很宏伟,但是实现的难度较大。文章首先以金融扶贫模式为抓手分析了金融扶贫的现状,然后从存在需求型扶贫金融抑制、贫困户信用不足等角度分析了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促进多部门协同发力、化解扶贫资金风险等方面提出了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模式;需求型扶贫金融抑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006

1引言

金融精准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活,实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方法是向貧困人口投入金融资源,弥补贫困人口资金短板,提高其增收能力;特点是扶贫对象、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效率、扶贫效果等多个方面的精准控制。面对我国贫困人口面临的受教育水平不高、自然资源匮乏、金融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致富带头人缺乏等内外部约束条件,将稀缺的金融资源精准投向贫困地区、部门、产业和人口,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金融精准扶贫现状

随着金融精准扶贫在我国不断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不断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财政资金保障模式。该模式突出财政资金在金融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由财政资金形成风险补偿资金池,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一旦发生坏账,资金无法收回,风险补偿资金池会代替贫困户对损失资金进行补偿,从而保障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提高其放贷积极性。

二是保险资金保障模式。为回避贫困户贷款资金风险,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参与,银行与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保险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发保险品种,对贫困户经营项目进行投保,一旦发生相关风险,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从而保证了银行的经营资金安全,提高银行向贫困户放贷积极性。

三是产业资金支持模式。该模式依托贫困地区的资源、传统优势产业,引导资金流向相关产业,提高产业规模和赢利能力,带动相关贫困人口在该产业内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四是企业资金支持模式。该模式引导资金投入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等单位,与该龙头企业、合作社相关联的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获得分红或者定期固定收益,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减少贫困户因规模狭小、项目选择失误导致的扶贫资金浪费,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互联网资金支持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借助当前互联网金融、电商的迅猛发展,运用B2P、P2P、众筹等新兴金融业态,结合大数据、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有效降低贫困户小微资金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小微贷款资金成本,突破传统金融局限,将资金有效投放到贫困户手中。另一方面,贫困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现代物流,可以快速送达给消费者。

在多种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协同作用下,金融扶贫资金不断流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取得一定的脱贫效果。“十三五”期间,15万亿元以上扶贫开发融资将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供给,2万亿元扶贫贷款将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2015年至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别为5575万、4335万、3046万,每年有超过1000万贫困人口快速实现脱贫致富。

3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31存在需求型扶贫金融抑制

贫困地区资源匮乏,交通闭塞,信息、技术、人才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导致贫困地区投资项目受限,投资收益率不高,投资风险大,这从宏观上压低了贫困户投资项目的选择空间,扼制了贫困户资金需求。随着金融扶贫的不断推进,一些有能力、有项目、有意愿的贫困户早已实现脱贫,当前剩下的贫困户以年老、残疾、疾病等状况居多,这些贫困户群体主观投资意愿、投资能力不足,抑制了信贷需求。在我国医疗、养老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贫困户对未来养老、医疗预期更加艰难,对于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极度脆弱,降低了其信贷意愿。

32贫困户信用不足

处于风险控制的需要,银行倾向于发放抵押贷款。但是,在农村地区,贫困户严重缺乏抵押品,这大幅削弱了贫困户获取贷款的能力。尽管,近几年,“两权”试点已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但是对于大量没有试点的地区,农村房产、农村土地经营权等资产不能作为抵押实现融资。即使在试点地区,农村房产由于土地受集体产权限制,导致被抵押农村房产在发生贷款违约时,价值低,流动性差,处置困难,导致农村房产质押率低,融资能力差。贫困户由于现金等资产少,投资机会少,与银行发生银行卡、贷款等业务往来的机会少。从事网购、电子商务的机会更少。因此,不管是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都难以收集贫困户的信用信息,贫困户的线上和线下信用都不足。

33银行机构扶贫信贷积极性不高

当前无论中、农、工、建等国有大银行,还是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它们虽然规模不同,但是,性质上都是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标。这就导致当前的银行机构都天然追逐大资金、大客户,而疏远、忽视贫困户,典型表现是上述国有大银行在县以下基本没有分支机构,没有营业网点。农业发展银行虽然是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但是,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很少,这造成农业发展银行难以了解和识别贫困户,一些信贷资金以委托代理的形式流到了伪贫困户手中,而真正的贫困户无法获得信贷资金。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在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时,面临大量的风险,客观上需要财政性风险补偿基金、财政贴息、保险资金、担保资金的风险补偿。但是,目前,很多贫困地区财政资金匮乏,保险产品不足,政策性、商业性担保体系建设不足,导致风险敞口无法弥补,抑制了银行机构的扶贫信贷积极性。

34缺乏专门扶贫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扶贫的金融机构。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这样的金融机构具有但不限于以下特点:其一,不以盈利为目标,以帮扶贫困人口为目标。其二,在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有大量营业网点,直接为贫困群体提供基本金融服务。其三,该金融机构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来自贫困群体,而不是富裕群体。他们了解贫困户,能够有效去除信息不对称。其四,关心贫困户成长和教育。通过长期、定期对贫困户进行聚集、教育、培训甚至缴纳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等形式,促进第一代贫困户脱贫,贫困户的下一代通过接受良好教育等方式走向富裕,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目前的城市和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都不具备上述特征,因而在减少贫困方面有效果,但是往往扶贫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不足。

35培育功能欠缺

从绝对贫困的角度,贫困人口数量在较短时间可以大幅减少。从相对贫困的角度而言,贫困人口实际上在较长一段时期存在。因此,金融扶贫不应只注重效果明显的给予式、依赖式金融扶贫,更應该进行培育式、独立式金融扶贫。即不仅仅注重对贫困人口进行产业金融扶贫,更应该进行长期的教育、理财、投资培育,使贫困户智力能力得以提高,增强其独立自主获取收入的能力,从而彻底摆脱贫困,不再返贫。而不是为了满足政府金融扶贫要求,通过财政金融给予,使贫困人口快速、表面、依赖式脱贫。过一段时间,贫困人口又已或明或暗地返贫。

4完善金融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41促进多部门协同发力

金融精准扶贫涉及政府、财政、税收、银行、保险、银监会、生产合作社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协同发力,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掣肘。县、乡、村三级政府要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上报审核等贫困户信息采集、识别工作。督促财政部门充实风险补偿基金池,确保贫困户不良贷款能够得到风险补偿,确保贷款贴息能够落到实处。税收部门对于银行进行扶贫信贷资金给予特惠税收,对于贫困户创业能够给予税收减免,对于带动扶贫的相关企业给予合理的税收优惠或者减免。银行机构设立扶贫专项资金,安排扶贫信贷专员,深入贫困户,逐户走访,收集贫困户资产状况、信用信息、信贷需求等核心信息,做到扶贫信贷有的放矢。人民银行及时把握商业银行扶贫情况,对于确有扶贫资金需求的银行给予再贷款支持。银监会实行弹性监管策略,对于银行扶贫资金可以适当降低存款准备率要求,提高存贷比,降低扶贫贷款的资金不良贷款率要求;对于发放扶贫贷款信贷员降低尽职免责要求,减少扶贫信贷员的后顾之忧。政府部门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积极开发扶贫保险、担保产品,并可以采取政府出资,结合企业出资的政策性保险、担保,弥补商业保险、担保的不足,提高贫困户信用等级。上述各部门应在政府部门牵头领导下定期召开会议,沟通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方案。

42化解扶贫资金风险

银行机构发放扶贫贷款之前,首要对贫困户进行独立信用审查,及时发现伪贫困户、有不良信贷记录的贫困户等不利情况。要将“两权”抵押试点推向深入,设法推进贫困户抵押房产、土地生产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在更大市场范围、以更低成本的实现,降低银行机构处置相关资产的难度。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开发扶贫保险品种,比如气象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险种,并通过贫困户所在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使用这些保险来回避气象灾害、价格波动风险,增加收入,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成立贫困户很少比例出资、政府很大比例出资的政策性保险、担保机构,对贫困户生产、经营、创业风险进行保险、担保,引导银行机构配套投资,保障银行机构资金安全,促进贫困户脱贫。

43创新扶贫金融产品设计

银行机构要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周期、贫困户特点等要素设计适合的扶贫贷款。开发额度更小、周期更长的微型贷款满足贫困户资金需求,同时要将还贷周期缩短为2周还款一次,以减少信贷风险。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经验,可以20~30个贫困户组成还贷小组,每周进行集会,督促还款,评估投资项目,交流生产经验。开发产业链贷款。将贫困区特色产业链条上的龙头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其可以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而贫困户往往在这些企业、合作社中打工或者拥有分红等收益权利,通过向产业链提供贷款,间接实现扶贫贷款投放,使贫困户脱离贫困。设计贫困户培训贷款、职业技能教育贷款,提高贫困户创收能力,提高扶贫效果和质量。

44完善金融扶贫外部环境

应加大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进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均拥有ATM机、POS机,人均物理网点数量,人均助农取款点数量,使贫困户可以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加大贫困户信用信息收集,促进贫困户信用数据库建设,减少贫困户信用盲区。加大金融知识和扶贫政策宣传,突出金融扶贫不是金融救济,需要还本付息的思想教育,强调不良信用记录的危害,促进扶贫信贷的收回。向贫困户

宣讲非法集资、高利贷、金融诈骗的危害,引导贫困户向正规金融机构存、贷款,提醒贫困户防止金融诈骗。以助农取款点为依托,派专人为贫困户演示网络金融、移动支付的方法,扩展贫困户支付结算通道,提高其金融素养。

45加大互联网金融扶贫力度

互联网金融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社交平台、信贷记录等多个途径收集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金融和行为数据,由于其硬件投资低、人工成本低、一开始即面向小微企业等天然优势,使得其可以将单笔贷款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其风险控制能力相应增强。因此,其对于微型金融积极性相对传统金融更高。要对互联网大中型企业加大政府金融扶贫宣传,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鼓励其积极进行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其将互联网金融信用数据库与人民银行信用数据库联通,实现信用数据共享。对P2P、互联网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将贫困户纳入业务对象。引导慈善组织、团体、个人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先进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手段加大对贫困户的了解、识别,借助政府互联网扶贫平台,实现互联网慈善、公益性直接金融扶贫,并通过网络视频、图片等形式实现扶贫对象、扶贫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的实时监督,减少慈善金融扶贫资金流通环节,提高慈善金融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提高慈善金融扶贫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麟打通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思考[J].经济界,2017(3).

[2]黄恢伟南雄市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

[3]郭威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扶贫资金来源渠道[J].债券,2016(6).

[4]骆耀峰基于异质性的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5]刘蓓长株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两型经济的支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6]李德科当前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桦皮川村为例[J]. 发展,2017(1).

[7]肖维歌 农村扶贫项目资金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8]周红芳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技术密集型快递企业的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9]倪泽雯利用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J].现代金融,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