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其精准度提升问题分析

2018-12-18 01:14杜宇皎
中国市场 2018年32期
关键词:精准度精准扶贫农村

杜宇皎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是推进落实“十三五”规划和保证2020年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举措。自从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农村扶贫任务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总结现阶段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贫困户思想建设等建议,使扶贫工作更加精细化,提升扶贫效率。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精准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01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而现阶段,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贫困人口脱贫,而扶贫的关键在农村。精准扶贫战略自2013年开始实施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地政府推出诸多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布数据,截止到2016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数已经下降到4335万。如何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把这4335万的贫困人口全部摘掉贫困的帽子是对政府和社会的重大考验。如今,扶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基本都已脱贫,剩下的都是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面对这些棘手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提出相对更有价值的对策,来帮助这些条件差的贫困地区顺利实现脱贫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基于农村精准扶贫的必要性,总结归纳当前阶段我国针对农村精准扶贫相关工作中还未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文献综述

11贫困的概念与衡量

“贫困”的字面意思是因为物质的缺乏而导致的生活质量低下的一种生活状态,也可衍生为精神生活的匮乏,文章所讨论的是前者。一种是用基尼(Gini)系数来表征贫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另一种是森(Sen)贫困指数,是用一定的、预先确定好的贫困线下的人口作为贫困的共同标准,它将贫困人口的数量、收入及收入分布结合在一起,能全面反映一国的贫困程度。我国現阶段对于贫困的认定多数采取简单的“贫困线”认定办法,即某地区的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则认定其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识别亦是如此。中国从2011年起设定贫困线,并逐年提高,2016年贫困线约为3000元。

12我国精准扶贫的研究现状

郑瑞强等认为精准扶贫的本质应该是政府、贫困户以及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充分发挥和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李春明认为精准扶贫相对于以往的扶贫,有三个不同之处:扶贫目标精准化,扶贫措施精确化并具针对性,扶贫管理精细化。葛志军等在研究中调查走访了宁夏银川地区的两个村庄,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两个贫困村在扶贫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驻村扶贫的实际效率较低,效能较差;扶贫政策异质性,且不够灵活;相关贫困户脱贫积极性较差,参与性较低。张笑芸等研究了四川省的相关扶贫工作,研究结果显示:在扶贫工作中,存在扶贫政策针对性较低、扶贫资源使用不明确、扶贫工作人员缺乏实际调研等问题。邓维杰在报道中提出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贫困村的分类与识别,需要科学有效的识别手段,来定性出贫困村的具体贫困规模,并制定针对性的扶贫策略。张笑芸等提出精准扶贫应建立瞄准机制,扶贫对象精准化。宫留记对比分析了政府化扶贫和市场化扶贫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认为两者各有优势和弊端,实际扶贫工作中,应当将政府的主导型作用和市场化的资本、服务、技术等优势相结合,才能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吴晓燕认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细化治理,并从内涵上研究分析了精准扶贫战略和精细化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两者具有相当的契合性。莫光辉首先肯定了精准扶贫战略对于我国扶贫开发的关键意义,例如内生变革以及治理突破,随后分析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他认为精准扶贫的实施要点在于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分析贫困原因、精准帮扶手段与措施。

总结以上文献研究,对于以后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理论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研究基本都是从扶贫经验入手,进行精准扶贫的理论及实证分析,以及对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究和分析,其对于扶贫实践的指导价值不足,实用性较低。

2现阶段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以来,各地政府认真贯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随着脱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许多扶贫问题随之暴露出来,尤其是那些深度贫困地区,已成为精准扶贫的困难之地,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的扶贫问题,对我国的精准扶贫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贫困农民占比大

一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倡导和推动国内减贫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世界减贫事业的倡导者和有力的推动者。自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城镇化才开始起步。虽然30年来取得较大进步,但是农民所占社会人口的比例仍然处于50%以上,这就导致了贫困人口中农民所占的比例要比其他人口大得多。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不管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农民占比都非常小,但是中国农民贫困人口占社会总贫困人口的比例一直很高。

22贫困农民的思想较为贫困

当前,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采取了有力的举措,脱贫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成就。但是仍有部分贫困村、贫困户扶贫现状不容乐观,比如还存在明显的、顽固的帮而不富的情况,这与很多贫困户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精神有关,以致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不强。在思想层面认识程度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仍旧固态化,在他们看来,扶贫就是扶贫相关部门给自己钱和物资,自己不需要劳动,就可以享有好的生活,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就跑来伸手要这个,要那个;而不是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脱贫致富,总保持观望的态度,认为既然是精准扶贫,总会有人给“馅饼”吃的。更有甚者直接向帮扶的干部吐“真言”:你好好地帮助我,我要是不能脱贫你也脱不了钩,还可能要拖你进步的后腿。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精准扶贫的发展,使原本就艰难坎坷的精准扶贫之路更加雪上加霜。

23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较深

目前,我国尚未脱贫的贫困地区都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比如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首先是这些地区具有相似的扶贫环境:自然环境恶劣,贫困因素复杂多样,交通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力,还有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极不完善。其次是还有大批的深度贫困县。国务院扶贫办的分析研究表明,这些深度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平均达到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最后是还有大量的贫困村。我国目前尚有128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其中贫困率高达60%以上。这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严重缺失。此外还面临管理无人,管理不当,管理资源缺乏,经济发展无从下手等不利局面。[1]基于长期的历史因素和环境的制约,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社会中许多优质资源配置给城市,使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等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4贫困人口管理识别机制不完善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的原则就是扶贫资源准确施放,扶持真正的贫困人口。因此,精准识别的目的是找出贫困对象。[2]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帮扶贫困地区,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然而,我们要注意到贫困是动态变化的,贫困群体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深入而变化。现阶段,一部分贫困群众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成功脱贫,也有生活条件相对不错的家庭因灾因病而出现新的贫困,还有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另外,现行的扶贫政策是三年不变,有的贫困群众可能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努力就实现脱贫,但他们依然获得帮扶。同时,目前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当中还存在误差。例如,有些家庭属于空巢老人在家,家中青年人在城市里工作或经商且发展很好,却被识别为贫困人口。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体的动态变化与长期扶贫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3提升农村精准扶贫精准度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农民思想建设和制度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3]如今,之所以出现有些贫困户扶不起,富不起,甚至出现越扶越穷的现象,都是因为他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有足够脱贫致富的勇气,同时也缺乏勤恳实干的精神以及人穷志不短的理念。因此,对于他們,我们首先应当帮助他们立脱贫之志,走向致富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农民思想建设,激发广大贫困农民形成积极向上的意愿,提高自觉践行能力,帮助广大贫困农民从思想上脱贫,牢固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只有这样,贫困农民才能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真正脱贫。否则,仅仅依靠政府“输血”,自己不“造血”,结果只会治标不治本,一路扶一路贫。同时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要向贫困农民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帮扶只保障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政策中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多干多支持,少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有力地调动贫困农民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着天上掉馅饼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32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识别机制

要解决“为了谁”问题,做好精准识别。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要因地制宜确定贫困标准,综合分析确定贫困户,确保建档立卡准确、公平、公正,为下一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动态追踪调查,不定时进行贫困识别核定,对新产生的贫困户及时纳入扶贫帮扶,对已形成致富门路且脱贫的原贫困户及时解除帮扶措施,并重点分析贫困户“脱贫”和非贫困户“返贫”的演进规律,真正摸清“贫情”,为“扶真贫、真扶贫”创造条件。

33加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

一是建议国家在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时,重点向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转移,有意识地通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机场、水利发电等大中型项目建设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抓好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农村信息、农村公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把政策、资金、项目更多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布局高铁和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劳动力充足等优势,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向贫困地区安排布局,加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巩固减贫成果,实现脱贫的“可持续”。

34加大推进资产收益扶贫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分散的各项扶贫、助农资金及现有资源,作为贫困农户的股份将其投放到具有发展优势的新型经营主体或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以利益分红、参与就业、技术培训和产品回购等方式增加扶助对象的财产性收益或工资性收入。具体来说资产收益扶贫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自主创收能力受限的贫困户,尤其是针对无业可扶和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这种扶贫方式是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农民的资本整合入股到优势产业,再通过收益分红、就业、技术培训和产品回购等方式回馈到贫困农民身上。扶贫方式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过去“大水漫灌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贫困农村,有效整合扶贫资金以及贫困村集体和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使各类资本要素流动起来。[4]对贫困农民而言,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可以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既能按照自己所持有的股份获得稳定的分红,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又可以通过从事务工经营获得工资收入;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而言,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发展适度扩大规模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应加大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的力度,尤其帮助那些“两无人员”顺利脱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2).

[2]马尚云精准扶贫的困难与对策[J].学习月刊,2014(19):25-26.

[3]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

[4]余佶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精准扶贫新探索[J].红旗文稿,2016(2):19-21.

[5]朱云,吴春锋,黄斌琼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研究[J].老区建设,2014(15):41-44.

[6]曾盛聪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及其实现[J].探索,2016(6):87-92.

[7]刘永富以精准发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N].人民日报,2016-01-11.

[8]周小毛以“精准治病”促精准扶贫[N].人民日报,2016-02-26(5).

[9]李国治,朱晓芸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6(1):135-137.

[10]祝慧,莫光辉,于泽堃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探索[J].农业经济,2017(1):9-11.

猜你喜欢
精准度精准扶贫农村
BH66F5355 增強型24-bit A/D MCU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2017年IoT设备DDoS攻击更严重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赞农村“五老”